澄清湖高球場滯洪池工程挨批釀水災 水利局迴應了
丹娜絲颱風襲臺,高雄鳥松區鬆藝路出現積淹水情況且夾帶大量泥沙,環團直指是因高市府在澄清湖高爾夫球場滯洪工程規畫不當所致。(森林城市協會提供/洪浩軒高雄傳真)
丹娜絲颱風襲臺,高雄鳥松區鬆藝路出現積淹水情況且夾帶大量泥沙,環團直指是因高市府在澄清湖高爾夫球場滯洪工程規畫不當所致,水利局不僅將森林緩衝帶砍除,還拆除原有溢洪口,導致排水功能失衡,要求水利局通盤檢討相關滯洪工程,確保排水暢通。對此,水利局迴應,鬆藝路積水與滯洪池設計無關,是因地勢低窪、逕流集中所致。
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指出,澄清湖高爾夫球場內原本就有一處蓄水池可自然溢洪,且結合周邊森林緩衝帶的滯留與過濾功能,可以有效防堵黃土泥沙流入,只要在出口設置水閘門,就能穩定管控雨季排水,保護澄清湖飲用水水質。
「但高市府卻選擇了非常糟糕的設計方案!」莊傑任痛批,水利局不僅拆掉原本的溢洪口,還把中間的森林剷平,直接在鬆藝路下方排水口做滯洪水閘,這會讓原本大口徑的排水口因水閘門的設計變小,而且增加排水阻塞的風險,進而影響排水。
莊傑任指出,先前他就不斷跟水利局溝通,但他們卻執意要照原先錯誤的規畫執行,這次丹娜絲颱風來襲,才下一點不怎麼大的雨,整個鬆藝路就淹水。現場還可見大量泥水與黃土涌入路面,他懷疑有部分泥沙已流進澄清湖水庫。
對此,水利局指出,滯洪池選址是依球場地勢落差、集水區及原有出流口評估,選擇地勢最低的10號池區,擴大原池域並設置閘門,有效調節水位、延緩洪峰進入下游,以最小開挖量達成最大滯洪功能。外傳「挖除3公頃森林」並不屬實,實際施工區並非天然林地。
針對溢洪口遭拆除說法,水利局強調,並未拆除既有溢流道,而是爲強化流量控制,在箱涵口設置閘門並保留上部溢流設計,後續將視需求檢討是否加大溢流口規模。
至於鬆藝路積水狀況,水利局表示,該處因地勢低窪、逕流集中導致積淹水,且該處即爲歷年易積水路段。滯洪池設計是爲了改善當地排水條件,並非積水成因,未來將持續監測並強化排水與養護作業,提升整體防洪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