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力晶第二? 中紡力拚重新上市
中紡股東自救會希望複製力晶重新上市的成功經驗,推動中紡重新上市。圖/林緯程提供
林緯程希望號召小股民,共同成爲中紡變革的力量。圖/林緯程提供
中紡股東自救會於5月19日以「我們要中紡重新上市」爲訴求,在《經濟日報》刊登半版廣告,讓一家沉潛已久的老字號企業再度浮上臺面。
老一輩投資人對中紡這檔股票應該不陌生,過去在紡織股叱吒風雲的年代,中紡是指標股之一,與華隆、遠東並列紡織三巨頭,在全盛時期年營業額達數百億元,生產基地除臺灣外,還遍佈中國大陸及越南,地位有如現在的電子五哥等科技大廠。
隨着1990年代後化纖業開始走下坡,但中紡轉型走得並不如遠東等公司順利,公司因轉投資過多、擴充過快、投資策略失當,加上龐大的土地資產積壓,在整體景氣陷入谷底之際,終於爆出財務吃緊消息。爲求突破財務吃緊困境,積極處分資產,降低財務槓桿。不過,處分資產的腳步似乎無法跟上景氣滑落的速度,於2002年減資四成,仍無法解決持續的虧損,而改列全額交割股,終至2007年走向下市的命運,至今年已經消失在投資人視線18年了。
市場派戰董監席次 訴求重新上市
一家下市18年的中紡,爲何今年又出現在大衆視野?原因是今年中紡董監改選,有市場派挑戰董監席次。這次市場派以重新上市爲訴求,期望凝聚小股東的力量,是否能夠獲得足夠支持,撼動公司派鐵板一塊的董監席次呢?
據瞭解,這次領軍來挑戰中紡董監席次的人,來頭並不小,是2018年帶領「力晶股東自救會」要求力晶科技重新上市,一戰成名的林緯程。2018年時,力晶科技下市6年後已經轉爲獲利,但公司遲遲不上市,林緯程登高號召小股東支持參選董事,引發小股東熱烈支持,最後林緯程當選力晶科技董事,併成功使力晶改名爲力積電後於2021年底重新上市,力晶股東自救會也順勢改名爲力晶同樂會。
資產重估、提高淨值 達門檻可期
這次能否重現當年力晶的號召力?而中紡已下市18年,還有機會重新上市嗎?機率高嗎?對此,林緯程指出,中紡重新上市並非不可能,中紡擁有不少資產,本業紡紗及內衣雖處於虧損,但還不至於嚴重。只要能做到,資產重估,提高淨值,去蕪存菁,再增加獲利因素,不難達到上市門檻,機率高低要看經營者的企圖心,真的認真去執行,一定可以做得到。
問到現在公司經營者爲何不推重新上市?林緯程說,中紡公司似乎目前無心要讓中紡重回資本市場,甚至規劃將唯一賺錢內衣部門獨立出去成立新公司,這樣只會讓中紡離上市愈來愈遠,所以這次纔要出來號召股東,表達重新上市的訴求。
針對參與董監改選,收集委託書達到當選門檻需花不少錢,值得嗎?林緯程說,如果提出的訴求是對股東有利的,自然能夠說服股東支持,以力晶科技的經驗,當時收到的委託書都是股東自發寄來委託書的,基本上是不用花錢的,主要的花費是在廣告及律師費。當股票重新上市後,股價上漲數倍,從股價獲得的報酬遠遠高於這花費。當然所有參與,甚至沒參與的股東,同樣獲利。
「我希望能團結小股東的股權,來迫使公司作出改變。」林緯程強調,目前已成立「中紡自救會」平臺,供大家互相聯繫,溝通理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求「中紡重新上市」。
「今年先累積10%股權,公司也許不會馬上接受小股東要求上市的要求,但是也許三年後就有20%、30%。」林緯程估計,20%就可以對經營者形成巨大的壓力,公司必須尊重小股東的聲音,這時中紡的價值就可以陸續展現,經營者要認真思考往上市這條路去努力,更認真經營公司,或是變革,努力提升股東的價值,也就是說只要能彙集20%的股東,離上市就不遠了。林緯程期待藉此變革的力量,屆時能夠有機會再現中紡往日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