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普通也能上國立大學 2學生靠基隆資源重寫升學劇本

▲會考9.6分到國立大學!基隆學子用多元歷程逆轉升學困境。(圖/記者郭世賢翻攝,下同)

記者郭世賢/基隆報導

當學生步入中學階段,未來的方向也逐漸明朗:是選擇普通高中,還是投入技職教育?本週「基隆Podcast」邀請海大附中白哲宇與德育護理健康學院黃雅萍兩位同學,分享他們如何突破「成績不理想」與「家庭不支持升學」的困境,善用學校與基隆市的資源,一步步建立起完整的學習歷程,成功逆轉人生。

白哲宇坦言,國中會考僅有9.6分,英文爲C等級,「成績真的不理想」。但他選擇以多元學習歷程作爲升學策略,積極考取證照,參與市政與公共事務,最終透過「特殊選才」錄取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他在學期間考取四張證照(工業電子、硬體裝修、軟體應用丙級、救護技術),並主動參與公共事務。擔任基隆市兒少代表期間,他注意到八堵國小周邊砂石車頻繁出入的問題,便邀集市府官員現地勘查,提出改善建議,並參與市政會議,爭取打造安全的上學路線。

他也參與救國團青年諮詢委員會與青年節籌備委員會,對淨灘、捐血等公益活動駕輕就熟。進入海大附中第一年即當選學生會會長,召集並主持各類校內會議,多次代表學校參加教育部領導培訓營。今年更榮獲「基隆市優秀青年」的肯定。哲宇表示:「這些經驗讓我快速成長,也成爲我升大學時的亮點。若不是學校主動提供這些資訊,我根本不會知道有這麼多機會。」

▲基隆市副發言人餘治明(左)、德育護理健康學院黃雅萍(中)、海大附中白哲宇(右)。

來自基層家庭的黃雅萍,南榮國中畢業後原本面臨家人希望她直接就業的壓力,但她堅持升學。進入德育學院後,靠着學貸與課後半工半讀維持基本經濟。憑藉在班上的前段表現,她不僅獲得獎學金,也成爲老師的得力助手,協助輔導學弟妹。她深有感觸地說:「原來認真學習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談及技職教育的挑戰,雅萍回憶:「專一就要進大體實驗室,看器官、摸血管,不是每個人都撐得下來。」儘管過程艱辛,她仍堅持完成所有課業與實習,離成爲專業護理師只差一步。她強調,在地就學不僅省下通勤時間與生活費,更能在熟悉的環境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際與學習支持系統。

她提醒學弟妹:「在基隆讀書有很多優勢:交通方便、物價較低、同學熟悉壓力較小、老師能給予更多關注,還有各種在地獎學金可以申請。」哲宇則補充:「功課好的同學可以走繁星進入頂尖大學;課業稍弱的,也能善用市府資源與特殊選才,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

主持人餘治明指出,爲培育在地人才,德育學院與基隆長庚醫院合作辦理護理人才培育計劃,提供獎助學金,並鼓勵學生畢業後加入長庚醫療體系,實現百分百就業。而海大附中則結合本市海洋產業特色,培育學生技職專業,積極輔導職業證照檢定,並與陽明、萬海、長榮等海運公司合作徵才,爲學生打造未來職涯藍圖。航海科與輪機科學生更有機會搭乘實習船遠赴日本,學以致用、拓展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