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救援27位OHCA!「聽見AED」慈善會凝聚社會力

臺灣每年超過2萬人因心因性驟停倒下,若於黃金4分鐘內實施CPR並使用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生存率可提升至50%。 (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急診專科醫師陳治圩(左)走出醫院,投入消防與救護體系,並創立「聽見AED」行動平臺。(陳淑娥攝)

臺灣每年超過2萬人因心因性驟停倒下,若於黃金4分鐘內實施CPR並使用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生存率可提升至50%。急診專科醫師陳治圩走出醫院,創立「聽見AED」行動平臺,3年來成功救援27位OHCA個案出院,15日晚間在《希望之光》公益慈善晚會分享實務經驗,盼將救命資源帶入更多需要的角落。

根據統計,臺灣每年有超過2萬人因心因性驟停倒下,其中超過8成發生於醫院外,若能在倒下的黃金4分鐘內實施CPR並使用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可將生存率提升至50%。

「聽見AED」計劃創辦人、急診專科醫師陳治圩表示,經多年急診實務觀察,急診室醫護盡全力搶救每位病患,但常常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患者抵達太晚,若現場有人懂得基本急救,有1臺AED,就可能改寫結果。

陳治圩選擇走出醫院,投入消防與救護體系,並創立「聽見AED」行動平臺,整合LINE、IoT、守護者系統,串連超過2萬2000位民衆加入志工行列,至今已響應超過8000次警報,成功救援27位OHCA(到院前心跳停止)個案出院。陳治圩指出,該系統持續進行升級與拓點,擴及偏鄉與高風險地區,將救命資源帶入更多需要的角落。

活動中也安排受益者與守護者現身分享急救接力的生命故事,同時展示智慧急救系統,讓與會者實地體驗如何透過科技提升急救反應力,企業與社會各界踊躍響應支持,展現集體打造公共安全網絡的決心。

臺灣愛陌生安全推廣協會營運長張歆晨表示,未來除將強化系統功能與社區培訓外,亦將推動「企業健康護盾計劃」,透過企業內部訓練與設備部署,讓職場也能成爲即時急救的據點,同時發展AED即時定位與醫療資源公開地圖,打造完整而敏捷的智慧急救生態圈。

昨晚公益慈善晚宴超過300位來自企業、醫界、消防、教育等各界熱心人士齊聚一堂,爲推動「到院前急救」理念、強化AED教育與資源建構注入強大動能,盼透過「智慧急救生態圈」成果發表、未來藍圖說明、實例分享、系統展示與企業響應,傳遞守護每一次心跳的堅定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