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運會 | 以湖岸爲媒 展繽紛畫卷——成都世運會開幕式亮點解讀

新華社成都8月7日電 題:以湖岸爲媒 展繽紛畫卷——成都世運會開幕式亮點解讀

新華社記者王君寶 馬思嘉 陳地

7日,成都世運會舉行開幕式,場地依託城市中軸線旁“天府之檐”搭設觀衆席,中心舞臺南、北兩側爲市民開放觀演區,現場巧借城市天際線、湖面和綠地,立體呈現公園城市的生態樣貌,在開放的空間內爲觀衆展示出一幅繽紛畫卷,呈現出六大亮點。

亮點一:開放舞臺遇到湖泊公園

不同於過去在體育場的封閉空間內舉辦開幕式,成都世運會開幕式來到碧波盪漾的湖畔,主舞臺置於天府國際會議中心與湖水之間,草坪觀衆席臨湖而設,映着絢麗的晚霞與閃爍的星光,讓城市景觀和百姓生活成爲開幕式的組成部分,生動呈現出兼容幷蓄、開放融合、共享共贏的獨特氣質。一旁的木結構建築“天府之檐”宛如張開的雙臂,像家的懷抱盛情迎接來自全球的賓朋,形成“建築生長於公園、賽事沉浸於自然”的獨特視覺敘事,旨在向世界呈現一場彰顯中國特色、巴蜀風韻、國際水準的精彩盛會。

亮點二:“天府之檐”上美輪美奐

觀衆席上,數字化屋頂成爲大屏幕,既可投射繽紛城市景象,也可在運動員入場時展示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各單項協會會徽,以及世界運動會比賽項目圖標和運動員笑臉,充分展現出運動的自信與生命的活力。數字光影此刻與湖泊交相輝映,配合湖畔和遠處樓體的燈光秀,形成美輪美奐的色彩盛宴,彰顯繽紛萬千的成都魅力。

亮點三:在細節中彰顯地域文化

舞臺造型以成都“市樹”銀杏樹葉爲主設計元素,運動員方陣引導牌以成都市“市花”芙蓉花爲設計靈感,並巧妙融入蜀錦、銀花絲等。以流光溢彩的蜀錦交織成引導牌底,以靈動精巧的銀花絲勾勒出芙蓉花形,以色澤溫潤的蜀繡和技藝高超的漆藝繪製出會徽以及參賽國家和地區的中英文名稱,文化在細節中充分彰顯。引導員服裝款式採用極具東方風韻的旗袍樣式,並運用被譽爲“蜀中瑰寶”的蜀繡工藝進行刺繡。此刻,擁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成都,正向世界展示其海納百川、兼容幷蓄的城市特質。

亮點四:“友誼之樹”照亮夜空

成都世運會開幕式煙花絢爛,其中篆書“成都”字樣的煙花創意十足,組成的篆書“成都”兩字,源於距今兩千多年的青銅兵器上的篆書銘文,印證了成都是一座2300多年城名不變、城址未遷的大城市;而煙花在空中構成的字母“W”,既是世運會會徽,也是英文“World”(世界)首字母,表達了對全世界賓朋的歡迎;主題曲表演結束後,一棵以成都金沙遺址大樹根遺蹟和四川活化石“珙桐樹”爲創意靈感的“友誼之樹”,在夜空中緩緩生長,開滿“鴿子花”。

亮點五:文藝表演蘊含古蜀韻味

開幕式文藝演出中的大型中國舞組舞表演,由“鼓、樂、詩、花”四個段落構成。“鼓”寓意昂揚,“樂”寓意熱情,“詩”寓意溫雅,“花”寓意開放。表演中涵蓋金沙太陽神鳥、說唱俑、二十四伎樂、川劇變臉等傳統文化元素。其中,太陽神鳥金飾是古蜀先民的重要精神標識,太陽神鳥金飾圖案也是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象徵,是成都的城市形象標識;出土於成都的東漢擊鼓說唱陶俑,展現的是來自2000多年前的俳優表演說唱,富有濃厚民間氣息和地方風貌,反映了古代四川人樂觀幽默的地域文化特質;千年絕藝川劇變臉,於瞬息之間展現內心百態,被譽爲“中華瑰寶,國之精粹”,也是巴蜀兒女獻給世界的錦繡之韻。

亮點六:世運會歷史上首次點燃主火炬

夜色中,兩艘快艇劃過湖面,滑水運動員手持火炬,快速經過水柱形成的主火炬——世界運動會歷史上第一支主火炬被點燃,主火炬的光芒跨越山海,向全世界傳遞夢想之光。主火炬點亮的夜幕之中,焰火如浪潮般氣勢磅礴、源源不斷地噴薄而出,火炬、焰火與湖水中的倒影水火交融、交相輝映,共繪一片璀璨華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