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兒童團9週年 | 陪“未來”,去創造未來

時間的指針往前撥9年。

那時,80、90後的父母逐漸開始明白,幼年曾接受的那套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指導自己的孩子。他們亟須一些全新的思維方式和視角,在未來的語境裡去思考養育這件事。

2015年12月20日,一羣對教育懷有熱忱的80、90後的年輕人聚到了一起,成都兒童團正式成立。我們開始觀察當下的家庭養育方式,思考這個時代的孩子需要怎樣的支持,探索作爲一家教育媒體能夠做些什麼。

未來教育是什麼樣的,沒有任何教育專家能給出一個確切答案。但能夠確定的是,與其讓孩子迎合未來世界的變化,不如陪他們一起創造未來。

爲此,9年時間裡,我們陪着孩子做了許多起眼的,不起眼的大事小事。

處於童年世界的孩子往往對遠方的大世界充滿了幻想與期待,外面的世界是光怪陸離的,是色彩繽紛的,是輕鬆愜意的。

但對於孩子來說,放眼全球與紮根腳下這片土地同樣重要。因爲只有先充分地認識了自己,才能更好的走向世界。

理解腳下土地的第一步,從一張“成都課表”開始。

成都擁有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它既傳承着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又不斷生長、融合、突破,孕育出獨具魅力的文化。它宛如一間巨型課堂,提供了充足的養分與能量,孩子們在這裡成長,從這裡出發遠航。

書寫成都、尋美成都、博物成都、音樂成都、運動成都、年味成都......十大主題,N個視角,從不同的維度帶孩子們瞭解家鄉,感受這片土地的廣博與細膩,並在未來與世界的對話中帶着對家鄉的深厚認同與自豪。

大家應該都聽過“蝴蝶效應”,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邊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幾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兩週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

萬物息息相關,萬物緊緊相連,世界的時空被縮短,各個國家、民族的距離被拉近。

不僅孩子們有機會去往世界各地學習,大運會、世運會、世園會、世界科幻大會等國際賽事和大會來到成都,讓成都的孩子感受到全新的視角與文化。

世界走向我們,我們也必將融入世界——這是當代孩子的新課題。

要與世界同頻共振,孩子們需要更大的視野,需要更多的同理心,以及世界公民的責任感。

基於此,我們帶着孩子以小記者的身份去探訪城市,做一個見證者與記錄者;用每日更新的《少年新聞頻道·新聞百科》,幫助孩子瞭解世界的節奏,以媒體的視野探索未來;從“世界遺產”切入,讓孩子們從建築、藝術、歷史的角度去認識世界遺產,從而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融入它,擁抱它。

知來處,纔有去處;只有向過去提問,才能更好地向未來找答案。

在以人工智能技術爲代表的現代化語境裡,對於傳統文化的堅守顯得尤爲珍貴。

讓寫字、讀詩成爲每個孩子的必修課,全國城市少年詩詞大會、“字·在少年”全國城市小學生漢字大會、“詩詞大巴”“詩意中國行”詩意探索行動應運而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孩子收穫的是滿腹詩書,更是審美能力與文化自信。

未來,什麼樣的人才不會被AI淘汰?未來,我們如何與AI攜手,在新世界和平共處?這不僅是孩子們關心的問題,家長也想知道答案。我們一直在尋找一條面向未來的教育之路。

去年,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科幻館圓滿閉幕,與此同時,空前的科幻熱將整座城市都點燃,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捧起科幻書籍。

當世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科幻爲我們搭建了適應未來的階梯,以一種更親切又生動的方式,爲孩子們描繪關於未來的藍圖。

“人工智能時代,想象力將是孩子面對未來的唯一競爭力。”這是劉慈欣反覆強調的一個觀點。擁有科幻思維的孩子,會相信科學理性靠得住,從容接受世界的變化。

科幻可以成爲好的切入口,通過科幻閱讀課、科幻寫作課、科幻數理課、人工智能課、工程思維課等等激發孩子的探索欲以及對未來的想象。

某種程度來說,孩子本身就是未來。着眼科技,創造未來是他們的使命,我們要做的是陪未來創造未來。

素質教育被推廣,“雙減”政策落地以來,分數與成績單之外,孩子們的心理健康、親子溝通、核心能力,以及父母的個人成長這些關乎個體的細節,成爲教育中越來越被重視的問題。

因爲越是身處時代洪流之中,越是需要紮實的根基面對阻力與壓力,這些細節往往纔是成長的關鍵所在。

我們能做的,則是幫助孩子把握這些細節,腳踏實地地從生活出發,從書本出發。在探索行走中,和家人朋友建立聯繫,並培養核心能力——譬如同理心、思辨力、協作力、以及對生活的感知力。

時代變革的浪潮中,宏大敘事易被看見和記錄,但對於孩子們來說,能擁有的不外乎自己的生活,成長的瞬間。

這是一個強調個性化與差異化的時代,但個性化並不意味着離羣索居。

學會合作,用智慧疊加智慧的方式解決問題,在今天的社會尤爲重要。

偏見壘就的高牆,差異砌成的藩籬隨處可見。我們的任務則是通過一次次研學活動、冬夏令營、城市行走,讓孩子們願意牽起彼此的手。

因爲,攜手合作不僅僅關乎手拉起手,更關乎孩子們的眼光能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疊加的智慧可以幫助孩子們打破認知邊界,抵達一個更多元的世界。

9年時間裡,我們一直在觀察,在思考,在探索。

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和家長成爲了交付後背的盟友、攜手前進的密友;和城市建立了更密切的聯繫,推動全社會合力育人,讓每個孩子都能和城市共生長。

一個人的出發,變成了一羣人的奔赴。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抱團取暖”,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用集體的智慧應對世界的不確定。

最後,許一個9歲的生日願望吧~

一路相伴,歷“9”彌新。希望在和老朋友們向前走的路途中,吸引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加入我們,共同把最好的教育資源帶給這座城市裡的孩子們。

即將邁入第十個年頭,「更進一步」是我們勢在必行的選擇。在下一個九年,我們也將繼續觀察,繼續思考,繼續探索,始終陪伴在大家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