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57座橋樑啓動高科技“體檢”

4月25日起,成都市城市道路橋樑監管服務中心啓動年度橋樑“健康普查”,對九眼橋、南門橋等157座市管橋樑開展全維度檢測。通過無人機航測、水下機器人、智能傳感網等前沿技術構建“空-水-地”監測體系,實現從橋面鋪裝到水下基礎的立體化診斷,爲城市交通動脈築牢安全防線。

無人機上陣+AI助力

4月25日上午,在成漢北路跨三環路跨線橋檢測中,一架無人機搭載着高清攝像頭和AI識別系統,對橋樑結構進行全方位立體掃描。  成都市城市道路橋樑監管服務中心維護管理科科長陳楊介紹,“過去人工巡檢需要封閉部分車道,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隱患。現在運用無人機結合AI算法新技術,可以實時分辨橋樑的病害,將數據實時錄入回傳系統。此次檢測是成都市首次在橋樑檢測中應用智能化數據管理平臺,爲後續養護維修提供精準決策支持。”

智能傳感器構築監測網

在九眼橋檢測中,檢測人員採用水下機器人搭載多波束聲吶設備,對水下橋墩和拱腳等部位沖刷情況進行掃描。無人船搭載聲吶系統對橋樑基礎進行快速檢測,可以三維成像橋樑基礎情況,檢測橋樑基礎沖刷情況及水下基礎結構的病害情況。對於高架橋複雜結構,則結合智能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測應力、位移等關鍵指標,確保隱患早發現、早處置。  檢測單位技術負責人說:“按照《城市橋樑養護技術規範》,對錶觀裂縫、鋼筋鏽蝕等病害,採用超聲波檢測儀器等無損檢測儀器設備進行檢測,定量評價病害嚴重程度。”檢測結果將同步錄入系統,生成“一橋一檔”健康檔案。針對發現的隱患,將及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專家團隊會商研判,同步制定科學維修方案,推動橋樑管護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型。

科技賦能+精細治理

據介紹,成都市以橋樑管護爲切入點,緊扣“淨、優、亮、美”目標系統推進人居環境提升。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已完成37座橋樑塗裝維護、降噪伸縮縫整治超1萬平方米,創新應用水下機器人、數字孿生技術建立“空水一體”智能檢測網絡。  成都市通過“空水一體”智能檢測、“一橋一檔”閉環管理等技術革新,爲157座橋樑構築起立體化安全防線,隨着“淨優亮美”行動深化,橋樑設施整治與數字化管理同步推進,市民出行安全與城市品質將持續提升。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陳靜 實習生 何淑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