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轉譯農業博士學程與中研院攜手 暑期大專生展現農業科研新希望

成功大學轉譯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與中央研究院南部生物技術中心今(25)日攜手舉辦「2025年暑期大專生培育計劃成果發表會」,爲今年度參與暑期計劃的學生們,提供一個交流成果、展示潛力的舞臺。

此次計劃主要由財團法人臺南市楊祥發紀念教育基金會提供經費支持,董事長施明哲院士亦親臨活動現場,不僅肯定學生的努力成果,也勉勵青年學子持續投入農業與生物科技的研究,爲臺灣農業發展注入更多創新動能。

成功大學轉譯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與中央研究院南部生物技術中心,今舉辦「2025年暑期大專生培育計劃成果發表會」,爲參與暑期計劃的學生們,提供一個交流成果、展示潛力的舞臺。 成大/提供

此次暑期計劃自五月啓動,從全國各大專院校中精選10位對農業科學有志的學生,進入成大與中研院南部生技中心展開爲期數月的實習與研究。透過跨校、跨院的合作平臺,學生們獲得實務訓練與專題研究的雙重養成機會,在最前線的農業研究場域中親身體驗學術與應用的緊密結合。

成果發表會當天,學生分別以分子生物學、作物改良、土壤微生物、農業生技應用等主題進行簡報。現場不僅展現他們的研究成果與實驗觀察,也體現出其對科學問題的邏輯思維與跨領域整合能力。參與學者與產官學界貴賓對學生們的表現給予高度肯定,認爲這羣年輕學子已具備成爲未來農業科技人才的潛質。

成功大學轉譯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自創立以來,秉持「科研落地、學用合一」的理念,積極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實務經驗兼備的跨域人才。該學程與中央研究院農生中心長期保持密切合作,雙方資源共享、師資交流,形成一個充滿創新活力的農業科研生態系。而在楊祥發基金會的全力資助與施明哲院士的長期關注下,爲此計劃注入深厚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

施明哲院士在致詞中指出,臺灣農業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的挑戰,更需仰賴新世代的科研人才持續突破。他強調:「年輕人願意深入田野與實驗室,追求農業科學的答案,這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未來資產。」

此次成果發表會不僅是學生學習歷程的階段性成果,更象徵臺灣學術機構與產業社會共同爲農業科研與人才培育所做出的努力。從成大的科研教學實力、中研院的實驗資源到楊祥發基金會的堅定支持,三方通力合作下,持續爲臺灣培育一批批具備科學素養、實踐能力與社會責任感的農業新血。

未來,成功大學轉譯農業科學博士學位學程將持續拓展與研究單位、企業及國際學術機構的合作網絡,打造一個更多元、更具前瞻性的農業科研育成平臺,爲臺灣農業科技走向世界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