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新發酵技術 添咖啡豆風味
成功大學微生物科技團隊4月30日發表生豆機能性發酵技術,可大幅提升咖啡風味層次。(曹婷婷攝)
成功大學微生物科技團隊主持人、生科系特聘教授蔣鎮宇(中)。(曹婷婷攝)
臺灣人1年喝掉逾42億杯咖啡,成功大學微生物科技團隊4月30日發表生豆機能性發酵技術,可賦予咖啡生命力及大幅提升咖啡風味;團隊主持人、生科系特聘教授蔣鎮宇說,臺灣本土咖啡豆種植前5年通常風味表現不太好,透過該技術可提供豆子更好風味,對於農民與本土咖啡產業是一大助益。
臺灣咖啡原料多數仰賴國外進口,面對進口咖啡豆成本逐年攀升,本土咖啡豆產量也難以滿足市場所需,成大微生物科技團隊2022年起協助推廣東山咖啡產業,透過微生物配方,進行帶殼咖啡生豆2次發酵,2023年發表「舞姬咖啡」,昨天再次發表創新發酵技術,蔣鎮宇笑稱是舞姬咖啡2.0版本。
蔣鎮宇提到,上次是針對帶殼豆2次發酵,這次聚焦去殼生豆發酵。他說,臺灣最大宗咖啡來自進口豆,但全球咖啡豆價格飆升,站在消費者立場,希望提供消費者更好風味的豆子,因此選定價格適中但風味中規中矩的哥倫比亞、曼特寧加以後制發酵。
他說,這項關鍵技術是在發酵時加入微生物及肉桂、紅茶、香草莢等,使一些風味較平庸的豆子展現更多層次。蔣鎮宇說,目標是未來提供客製化豆子,尤其這項技術也適用臺灣咖啡豆,因咖啡農在種植前5年、前10年表現不會太好,透過後制發酵,可賦予這些豆子更好風味,提升臺灣咖啡產業產值與競爭力。
咖啡業者黃建鈞說,這項新技術開啓生豆國際交流契機,因臺灣現階段多進口咖啡豆,未來發酵技術純熟,可望將進口咖啡豆透過後制發酵加值,再以高價銷往國外,預期將帶動咖啡產業產值大幅提升。
在2024世界盃杯測師大賽榮獲第6名的賴力弘說,新技術對業界而言是好事,可將較不受消費者喜愛的豆子味道轉化、提升風味,讓大衆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