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考量、研發動力不足…陸3億老人缺「適老玩具」

河北省灤南縣一家養老機構的老人正在玩益智遊戲。(新華社)

中國估計有3億多老年人缺乏符合標準又適合的玩具。如何爲老年人生產符合需求的玩具,進一步培育適老玩具市場、打破玩具企業困局,是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玩具並非兒童專屬,老年人也需要。隨着2021年國務院提出積極發展適老產業,加上相關研究證明適合的玩具對預防和治療阿茲海默症(又譯阿爾茨海默病)能發揮作用,愈來愈多人加入「適老玩具」這個新領域。但儘管市場潛力看好,「適老玩具」尚存在無國家標準、企業成本考量或研發動力不足等問題需要解決。

銀髮經濟 催生老玩堂

據電商平臺數據,過去一年平臺「適老玩具」搜索量同比增長121%,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70%,且涌現了不少適老玩具商家。55歲以上的消費者佔比逐漸增高,且成交速度還在不斷加快。基於行業判斷及平臺商品增長的趨勢,部分電商平臺計劃在今年着手建立「適老玩具」的全新類目,未來將針對該趨勢類目進行單獨扶持與精準運營。

劉欣悅的外婆在玩玩具。(取材自中國新聞週刊/受訪者供圖)

適老玩具店主宋德龍20年前在央視「夕陽紅」節目做廣告經營時就關注起了這個行業。2020年,宋德龍的第一家適老玩具店在北京通州開業,起名爲「老有所樂」,慢慢積攢起了一批客戶,從與客戶互動發現,「老年人玩的勁頭其實一點不輸我們」,宋德龍說。

後來,隨着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積極培育銀髮經濟,發展適老產業,愈來愈多人加入了適老玩具這個行當。

浙江寧波的許亮在2023年9月開創了品牌「長者智訓」,在電商平臺上銷售適老玩具。他是做兒童玩具出身的,轉換市場跑道是考量兒童玩具的競爭壓力非常大,蛋糕只會愈做愈小,適老玩具市場的前景則好得多。去年,廣東汕頭的陳江也把閒置已久的電商平臺店鋪改名爲「老玩堂」,銷售適老玩具,想抓住穩步增長的老人市場。

今年的適老玩具發展勢頭相較於往年要猛得多。許亮說,前期,店鋪一直以養老機構或福利院購買爲主,但今年的個人買家有了明顯增長。今年3月,宋德龍的「老有所樂」在北京秀水街開出了第二家分店。而在剛剛過去的5月,「老玩堂」的訪客數增加了63.93%,下單買家數增加了61.62%,下單金額增長57.31%。

事實上,適老玩具火熱並非中國獨有的浪潮。天津科技大學是中國首個開設玩具設計與製造專業的高校,該校藝術設計學院產品設計系主任劉琳琳和教授張琲都表示,美國有40%的玩具專門爲成年人和老年人設計,在節假日消費場景中,20%的受訪者會爲老年羣體購買玩具。如美國知名玩具品牌孩之寶(Hasbro)在2015年推出「Joy for All」品牌,專門面向老年消費者,設計了包括機器寵物在內的多款陪伴型玩具。

動動腦 減緩阿茲海默

劉欣悅最近有點發愁,因爲她發現,80多歲的外婆不再喜歡玩拼圖了。劉欣悅給外婆買過扭扭棒(一種手工玩具)、串珠、樂高、飛行棋等玩具,但都是一段時間玩得很起勁,之後興趣減退,劉欣悅要重新尋覓能夠讓外婆一個人就能打發時間的玩具,而且,去年外婆查出了輕度阿茲海默症,常坐在家裡發呆,希望通過玩具讓外婆的大腦動起來。

早在2006年,時任美國休士頓大學健康與行爲系教授嚴進洪就曾指出,經常有玩具陪伴的老人患阿茲海默症的概率比其他老人低50%以上,且一些輕度患者玩成人益智玩具,可以減緩甚至阻止病情的發展。

一位老人在陪伴下進行心理沙盤遊戲。(新華社)

北京老年醫院認知障礙診療中心副主任、精神心理科主任張守字說,阿茲海默症主要有三大症狀,即生活能力減退、認知功能下降和精神行爲症狀,通常需要結合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在非藥物療法中,玩具就能針對病症發揮訓練作用。

「大腦是有可塑性的,受到損傷以後通過訓練能夠恢復一些神經連接,玩玩具和做遊戲就是這樣的訓練。比如一些玩具可以改善運動協調能力和大腦的執行能力,玩偶等毛絨類玩具可以使患者從被照顧者轉爲照顧者,爲其提供心理上的正反饋」。

張守字提到了一位女性老年患者,她經常情緒躁動,但抱着娃娃的時候,情緒就有明顯改善。「能感覺到她把它當成自己的孩子,會和娃娃互動,拿着玩具配套的奶瓶跟它說你喝點奶吧,你睡覺吧」。

適老玩具也能給其他老年人帶來益處。去年,兩位日本學者進行了「用於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玩具設計之調查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玩具可以在手指運動、手臂運動、足部運動、感官刺激、記憶與認知、治癒效果和社交促進七項指標上,改善高齡者的身心功能。

劉歆是新加坡一家專注於社區老年人心理及認知健康領域的社會企業主理人。在去年開展的「老年人團體活躍大腦工作坊」項目中,她自費從中國的電商平臺購買了上千元(人民幣,下同,約140美元)玩具寄到新加坡,帶着社區老年人玩玩具、做遊戲。

在劉歆看來,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得到鍛鍊、情緒得到提升是最基礎的,除此之外,老年人一次次挑戰成功,是一個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過程。「我們在接觸老年人的時候,常聽到的話是我老了,沒用了」,因此,一款適老玩具想要成功,除了其專業性,契合老年人的心理和興趣也很重要。

不過,從專業性角度來說,多位受訪者都發現,中國現有的適老玩具,許多都存在不適老問題。

楚雅家裡有94歲的奶奶和96歲的姥姥,在發現她們的認知和手部能力都下降之後,楚雅開始爲兩位長輩挑選玩具。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她曾給她們買了「老年人智力拼圖」,拼一幅巨大的中國地圖,「她們覺得我把她們當傻子,拼了一次就再也不玩了。我又買了立體的世界地圖,結果太難了,我姥姥拼着拼着就火了,把它扔了」。

浙江麗水市雲和縣百齡幫鳳凰家園長者養護中心的老年木玩活動室內,老人們在玩益智木玩。(新華社)

張琲說,目前市面上的適老玩具存在生理適配性不足、心理需求錯位,甚至「兒童玩具換個包裝當成適老玩具賣」等問題。尤其是最後這個問題在業界相當普遍,但其實這二者內核相差甚遠。

以「齒輪拼圖」爲例,兒童版多針對靈活的小手設計,按鍵細小、齒輪精密,但老年人很難抓握,可能因手指力量不足而無法拼合,產生挫敗感。此外,兒童益智玩具的核心是「學習新技能」,而老年人更需要「強化既有認知」或「懷舊觸發」,直接轉化的玩具內容簡單幼稚,可能讓老年人產生「被當作小孩」的負面情緒,拒絕使用。

北京老年醫院一位患者經常抱着娃娃。(取材自中國新聞週刊/受訪者供圖)

「適老玩具亟待制定標準。」汕頭市澄海玩具協會質量技術顧問陳曙青表示。汕頭市澄海玩具協會曾對歐美、日本等國進行調研發現,這些國家均無專門的適老玩具標準,廠商更多依據的是不同老年人的需求進行玩具研發。

適老玩具標準 7月完成

因該行業的巨大前景和剛起步的狀態,以及國內外在標準領域的空白,2024年7月,汕頭市澄海玩具協會批准了「適老玩具」團體標準制定的立項。陳曙青說,他們調研後認爲,適老玩具必須具備生理適應性、認知匹配性和情感關懷性三個基本特徵,團體標準要求玩具企業依據這三個特徵進行研發,並進一步將其分爲機體運動鍛鍊、互動交流和身心健康三個功能分類。

除了標準依據,適老玩具還需通過產品認證的第二道把關,產品通過認證後會印上認證標誌,這就能告訴消費者,這個玩具既符合標準,又已經在功能上得到認證。據瞭解,據介紹,「適老玩具」團體標準預計在今年7月完成,9月發佈並生效。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金閶街道金夏社區舉行「老頑童趣味遊戲迎重陽」活動,老人開心參加趣味釣魚比賽。(新華社)

市場尚在孵化期 須能玩起來避成擺設

標準出臺,企業就能生產出叫好叫座的適老玩具嗎?答案是否定的。陳曙青說,目前適老玩具市場還處在前期孵化階段,客單較少,企業較難找到願意生產的廠家。

在開店前,宋德龍聯繫了3000多個兒童玩具廠家,但洽談過程十分艱難。「玩具廠家說得很直白,兒童玩具成本一元,可以賣出二、三十元的價格,且一定有人埋單。如果做成適老玩具,賣不出好價格,廠家沒有動力做」,宋德龍只能以高出成本的價格勸動廠家生產。

從兒童玩具改造

企業也因此沒有動力研發。陳江通常在既有的兒童玩具裡選品,再通過銷量來驗證準確性。許亮採取的研發方式是在兒童玩具中選擇半成品,去找廠家做二次加工。現在店裡銷量最高的「記憶訓練器」,就是從兒童玩具「打地鼠」改造而來。

除了廠家難尋,資金投入也是一個難題。陳江的店鋪剛剛擺脫虧損,但尚未盈利。許亮對品牌爆發期的定位是五到十年,「前期只要能盈虧平衡,支撐我下一步做研發就可以了」。

陳曙青表示,標準生效後,協會將輔導一些有意向的玩具企業開發符合標準的適老玩具,並推動產品上市,這個過程需要企業進行產品研發,把產品提供給養老機構試用,獲得試用反饋再調整改進。這些投入如果全部讓企業承擔,前期看不到收益,企業就會放棄或退出。

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蘇心寧說,在日本,老年產品製造有政府的資金支持,「即使企業不掙錢,至少也可以保證自己不會賠錢」。

對此,張琲建議,中國可以通過稅收減免、研發補貼等措施鼓勵企業投入適老玩具的研發和生產,對企業給予政策優惠,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積極性。

雖然今年身處行業裡的人都感覺到「熱潮」來臨,但相對3.1億老年人這個數字,適老玩具觸達的用戶還很少。面對中國市場,宋德龍認爲需從培育市場做起。「老有所樂」裡70%的銷售額來自養老機構,或社區街道的一些老年服務項目。但他逐漸發現,這些賣出去的玩具大多變成了擺設。

「有一個知名養老社區在我這兒買了幾萬元玩具,他們跟我說,老人玩不玩他們不管,玩具擺在那裡是用來應付檢查的」,宋德龍說,所以再碰到來買玩具的顧客,他會先教會對方怎麼玩,才把玩具賣給對方,「先讓3.1億老年人玩起來,市場才能培育起來,就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似的,得先吸引更多人去吃,賣螃蟹的人才能賺錢」。

不過,他們也都很清楚,「一個店鋪老闆拿一粒小沙子丟到池塘裡,是掀不起浪花的」。

(文中陳江、許亮、楚雅爲化名)

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養老中心老人們在玩益智木玩。雲和縣有「中國木製玩具之鄉」之稱,當地在多個養老機構推廣「老年木玩」。(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