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主動債券基金勝率高
晨星研究員 Eric Jacobson 在「The Bond Market as Fertile Ground for Active Management」一文中表示,債券市場結構複雜、交易頻率低且所有權集中,使效率缺口持續存在,爲主動型經理人創造超額報酬的機會。他指出,主動型基金能透過靈活調整利率與信用曝險,並運用多元資產與工具,部分基金甚至採取財務槓桿,在績效上往往具備優勢。
根據晨星「美國主動、被動晴雨表」報告顯示,2024年有79.3%的「中期核心債券」主動型基金表現優於被動組合。但隨着2025年4月信用市場出現拋售,至6月底該類別的一年期成功率降至51.7%。不過,若拉長觀察,相較股票基金,主動債券基金因費用負擔相對較低,經理人長期成功率更高也更穩定。以1999年至2025年7月的25年間爲例,主動「中期核心債券」基金的中位數在54%的滾動三年期中擊敗美國綜合債券指數;相較之下,大型綜合股票基金僅有13%的滾動三年期擊敗標普500。
Jacobson提醒,債券市場的指數化存在多重挑戰。市值加權的債券指數往往使高負債公司比重偏高且涵蓋範圍有限,如CLO(擔保貸款債務)、信用風險轉移證券等龐大市場至今仍無被動配置選項。此外,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政策導致美國投資級債存續期間拉長,至2021年底達6.5年水準,使得在2020年至2022年間,美國綜合債券指數累計下跌18.4%,當時主動型基金透過控管利率風險,中位數虧損爲17.6%比基準少約80個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