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香伶.戀戀紅塵 VS 樑永斐.奇逸融通 雙個展於福華沙龍
臺北福華沙龍於光輝10月,特別邀請同爲臺灣美術院院士的藝術家樑永斐和陳香伶舉辦雙個展,期能呈現出獨特及當代性的藝術饗宴。即日起展至10月28日,對藝術文化有興趣的民衆不要錯過。
衆多藝術界大老出席開幕儀式。 陳香伶/提供
「戀戀紅塵 x奇逸融通」這場展覽雖然兩位藝術家的展覽命名不同及藝術創作語彙各異其趣,但只要細品他們的創作皆可見隱涵東方的文化底蘊及思維。樑永斐以東方的書法變異,在宣紙上揮灑出文人的氣度,轉換成西方的抽象畫境;陳香伶則是以清朝刺繡爲創作載體,藉由寫實油畫技法細緻描繪,體現臺灣傳統女性的愛戀和壓抑,兩人皆以各自擅長的創作媒材及技法,以「東西融合」展現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彼此「相互輝映,異同合一」。
奇逸融通—東方的傳統美學融入西方的抽象藝術
樑永斐現任文化部參事,自幼習書法已五十多年的功力,參加國家考試及格後,一路從基層做起,雖服務公職四十餘年,肩負行政重任,他深深體悟「人生朝露,藝術千秋」的哲理,他堅持要成爲一位優異的藝術家,積極創作追求突破,展現書畫相融、東西對話及長年修煉的文化格局與藝術新境。
樑永斐《常住快樂》78×71cm。 樑永斐/提供
樑永斐爲推展書藝美學曾到國內12個縣市的美術館或文化中心辦理了13場次的全國巡迴展,遠赴英國「倫敦亞洲藝術周」及法國巴黎的大皇宮參展,也出版了專輯十餘本。他的作品以書法爲基礎,紮根於西周金文、漢隸、草書等傳統,汲取西方現代藝術的元素,在厚實的文化底蘊與創新洗禮下積極開展新貌,此次展出的作品以金文金色墨汁的「金富貴」;不同層次黑色墨汁的「金文新境(趣)」;行草彩色筆墨完成的「日月有情繫列」、「大吉大利」;以及壓克力和墨汁混用的「心相」和「黃金歲月」等總計三十一件作品,從作品中可看出他致力於華人書法藝術精髓與西方當代前衛藝術對話,進而內化融通形成獨特書風,甚至發展出「以書入畫,以畫入書,書畫合一」的作品,其作品有着奇逸開張、豪邁雄強、奔放俐落以及浪漫靈動等特質,極具個人生命情調和書風的辨識度,也開創了無框架的格局,更超越技巧展現出無限的新思惟。
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創辦人葉國新博士表示,樑永斐的書法濃淡、乾溼、線條隨行夾雜着堆疊的文字美感,將篆、隸、行、草的養份,筆法虛實、疏密表現得淋漓盡致,呈現東方美學很高的造詣。
墨海樓創辦人葉國新博士(左起)、文化部參事樑永斐、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副教授陳香伶、臺灣美術研究院院長蘇憲法於會場合影。 邱四珍/攝影
戀戀紅塵—用西方的古典油畫技法表現東方女性壓抑的心靈
陳香伶是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副教授和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兼任副教授,她曾在國內的畫廊、美術館、國立文化教育機構及各地的文化中心舉辦多次個展,深獲好評與肯定,多年來也參與了國內外數百次的聯展,展覽足跡遍及美國紐約、法國巴黎、義大利威尼斯、中國、日本、南韓、印尼、泰國……等國家,其作品除了私人藏家收藏外,臺灣美術館、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臺南市美術館以及奇美博物館等重要文化單位皆典藏其畫作。
陳香伶《戀戀紅塵》72.5×91cm 油彩、亞麻布 2025。 陳香伶/提供
陳香伶的古典油畫技法內斂純熟,筆法寫實細膩,此次「戀戀紅塵」展覽主題以「紅」爲創作主軸,紅色是激情的顏色,也是危險的象徵,她展出「戀戀紅塵」、「烈愛」、「追憶」…等總計十四件畫作。其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清朝古董女性衣飾—繁複的刺繡、華麗的綢緞、盛放的花團錦簇,看似華美,卻是針對歷史長河中父權體制的隱喻和提問,這些衣飾厚重而耀眼,卻束縛着女性的身體與靈魂。當這些衣物被陳香伶以繪畫的方式「褪去」、「揉捏」出褶皺,它們已不再是美麗的衣裳,而成爲情感壓抑的縫隙和出口。她藉由濃烈色彩與筆觸,揭示女性在壓迫下孕育出的自我覺醒,透過對生命的熱愛,展現堅韌的自主意志。她的畫作透露出對「被拋擲入世」的迴應,更是對愛、自由與自我的一種凝視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