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殺手奪命!52歲女腹痛竟是「癌中之王」胰臟癌末期
根據臨牀統計,超過九成的胰臟癌屬於「胰腺癌」,平均五年存活率不到一成,胰臟癌的高風險羣應定期檢查;示意圖。圖/123RF
52歲的王女士這幾個月來不斷覺得「肚子悶悶脹脹」,以爲腸胃不適,休息、吃藥都無效。直到今年9月,她前往北醫附醫家醫科求診,醫師以超音波檢查時,螢幕上出現一顆又一顆密密麻麻的黑影,是滿滿的肝轉移腫瘤,醫師立刻請護理師陪同轉入急診,經電腦斷層顯示,她罹患的是「末期胰臟癌並多發性肝轉移」。
「這是典型的胰臟癌案例」北醫附醫血液腫瘤科主任蔡佳叡說,胰臟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常被誤以爲是腸胃病、胃潰瘍或消化不良,等到出現黃疸、體重驟降時,往往已是無法手術的階段。
胰臟癌被醫界稱爲「癌中之王」,也是最難治療、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因爲胰臟位於腹腔深處、胃的後方,主要負責分泌胰島素及消化液,加上位置隱密、鄰近重要血管神經,一旦癌細胞擴散,就會迅速侵犯周邊器官,使治療難上加難。
根據臨牀統計,超過9成的胰臟癌屬於「胰腺癌」,平均5年存活率不到1成。蔡佳叡說,胰臟癌患者多半在中晚期才被發現,即使進行化療或放療,平均存活期仍僅約9至11個月。
蔡佳叡提醒,胰臟癌的發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吸菸者罹癌風險是非吸菸者的2到3倍,只要能戒菸就是最強的預防方式,其次的危險因子是肥胖、缺乏運動與長期大量飲酒,另外,慢性胰臟炎、糖尿病,以及有家族病史或基因突變的人,也屬高風險族羣。由於胰臟癌無法靠一般健檢早期發現,高風險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定期影像追蹤,如電腦斷層或內視鏡超音波檢查。
蔡佳叡表示,儘管胰臟癌兇猛,醫學仍在持續突破,目前治療強調「多科整合」,結合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與細胞治療等手段。早期患者可藉手術切除爭取治癒機會,若爲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病人,則以化療爲主。
近年複合式化療藥物與免疫細胞治療,如CIK、DC並用,已可明顯延長存活期。北醫附醫細胞治療中心統計顯示,接受化療合併細胞治療的病人,平均可延長至兩年,部分病人甚至可恢復正常生活品質。
蔡佳叡說,胰臟癌的可怕在於沉默,但預防永遠比治療更有力,如果發現上腹痛、背痛、食慾不振、體重驟降或出現黃疸,千萬不要拖延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