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娜:把孩子推向更廣闊的天地
陳麗娜,女,漢族,1990年1月出生,中小學一級教師,長沙縣江背鎮湘陰小學校長。她紮根邊遠鄉村,堅守教育初心與使命,愛校如家、與生爲伴,全身心投入鄉村教育事業。獲2024年第一季度“長沙好人·身邊雷鋒”稱號,2024年被長沙市人社局記功一次,2023年被評爲“長沙市最美志願者”,多次獲長沙縣人社局嘉獎,先後被評爲長沙縣“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
【日誌】
7月29日,晴。
忙完一天的工作,坐在辦公室裡,風扇吱呀呀地轉着。窗外是安靜的校園,孩子們的笑鬧聲彷彿還在耳邊。一晃眼,來到湘陰小學,已經8年了。日子像粉筆灰,看着多,抹一抹就沒了。
2019年深秋,老校長身體扛不住,把擔子交到我這個“菜鳥”手上,他在後方坐鎮。十月的天涼得快,那時候我雖然只是代理校長,但心裡也像壓着石頭,又焦慮又緊張。現在想來,那些忐忑都不算大事了。農村學校就是這樣,接了活,就得盡全力扛起來。
一開始心裡沒底,只能“騎驢看賬本,走一步看一步”,沒想到慢慢也就摸索出了些門道。
說實話,平時在家裡,基本輪不到我幹活,但在學校,戴上“校長”這頂帽子,就得成頂樑柱。修水管、通廁所?以前哪會!可學校經常有這些小問題,一趟趟請師傅太麻煩,自己學比較快。抖音、小紅書成了我的“師傅”。水龍頭滴水,多半小芯片壞了,一塊錢換個新的。廁所堵了,網上買根長柄夾子自己捅!後來我還教會孩子們用這“神器”,擱在辦公室門後,他們自己就能解決。日子緊巴,能省則省,該會的都得會,辦法總比困難多。
後來,我發現廁所總堵,是高年級女孩子丟衛生巾造成的。現在孩子發育早,五年級就有來例假的,有些跟着爸爸、爺爺過,沒人教這些。看着她們手足無措,我就把女孩們聚到教室,關上門,手把手教她們怎麼用衛生巾、講衛生。女孩子臉皮薄,我就在廁所最裡隔間掛個袋子,她們自會往裡扔。
有個跟着爺爺的小姑娘,媽媽走了,不懂生理衛生,身上有味被同學疏遠。我看着心疼,買了新內褲新鞋送她,教她天天換洗,多在太陽下曬曬。當了媽之後,我更懂這份牽掛——學校裡留守兒童多,缺的就是這份每時每刻都在的疼愛。
我是校長,同時也得當“媽”,把每個孩子當自家的看,準沒錯。
孩子們大多性格內向,得俯下身子慢慢跟他們相處。日子久了,倒覺得自己也變回了孩子。有時跟他們聊天,聽着那些天馬行空的想象,反倒是我收穫更多。
我總想着能多爲孩子們做點什麼。文藝匯演時,學校禮堂太小,音響、話筒、凳子都得借,連運東西的拖車,都是用我家的皮卡拉來的。可孩子們排練時格外用心,一點兒都不含糊。看着他們在小小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樣子,就打心底裡覺得,這些孩子值得更廣闊的天地。
孩子們的節目上央視後,網友喊我“造夢校長”。其實啊,每個用心走近孩子的人,都能當他們的“造夢者”。
那次收了79張心願單,孩子們的心願,樸素得讓人鼻子發酸。有幾個男孩子的願望,就只是想“去看看姐姐”。姐弟分開,見一面都不容易。簡單的願望背後,藏着多少牽掛?
這更讓我鐵了心要帶他們走出校門,看看外面的天。藉着這次機會,我們帶全校孩子去了隔壁鎮的科技館,大巴、門票全免。看他們對着飛機模型、機器人眼睛發亮的樣子,覺得自己的努力都值了!有個六年級的男孩,手特別靈巧,館裡老師都誇他是好苗子。回來後,我看滿校園都是亂飛的紙飛機,孩子們的那股興奮勁兒,藏不住。
這種親身的體驗,書本上學不來。這趟科技館之行,在他們心裡埋下一顆種子,誰知道哪天就發芽了呢?
以後只要安全和經費允許,就多帶他們出去走走。十幾公里外的科技館可以常去,縣裡的非遺館、紅色教育基地也該看看,我還特別想帶他們去縣城電影院,一人一桶爆米花,看場真正的電影。
課堂該搬出教室,搬到更大的世界裡去。我們學校小,人也少,靈活是優勢,全校老師帶着全校學生看世界,想想都美!
想做的事很多,難處當然也多。尤其是現在提倡素質教育,資源短缺、專業教師匱乏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在我們這樣的農村小學校,一個老師常常要教幾門課,美術、科學、體育……都得硬着頭皮上。
好在去年爭取到“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騰出教室做書法室、美術室,器材教具項目提供。每週固定一個下午,讓孩子們沉浸式學點“手藝”。長沙的書法協會和專業老師也來送教,幾堂課下來,孩子們的字進步不小。
有資源就得盤活,我大概天生愛折騰,才能給孩子們多掙些機會。
我心中的湘陰小學娃,畢業時該是什麼樣?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懂禮貌,見人就笑。課桌書包理得清清爽爽,飯盒水壺放得規規矩矩。學業盡力就好,別被遊戲、家裡的困難絆住腳。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陽光開朗,對世界充滿好奇,敢做夢敢行動!
抽屜裡還放着那79張心願單。看着它們,我就覺得肩上擔子沉甸甸的。我沒什麼大本事,就想着用這雙手,能推開一扇窗是一扇窗,讓外面的風,能吹進來,也讓孩子們的目光,能望出去,望得更遠些。
(湖南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沈可心 整理)
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