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年,“家庭物聯網第一股”觸底反彈?

《科創板日報》7月8日訊(實習記者 李佳怡 記者 黃心怡)雲米科技大漲!

7月7日美股交易時段,雲米科技股價迎來罕見暴漲。開盤後其股價一路上揚,盤中漲幅一度突破68%。截止美股收盤,雲米科技錄得59.04%漲幅,報2.64美元/股,創下自2022年1月以來新高。

雲米科技成立於2014年,初期主要爲小米淨水器提供代工生產。2016年,公司業務擴展至智能家居領域,成爲國內較早佈局全屋智能家電的企業之一,產品線逐步覆蓋洗碗機、冰箱、洗衣機及淨水器等品類。

早在Chat GPT、DeepSeek等AI技術浪潮席捲全球之前,雲米曾於2018年在業內率先提出“全屋智能”概念,一度成爲行業風向標。同年,成立僅4年的雲米科技成功赴美上市,被稱爲中概股“家庭物聯網第一股”。

然而,受經濟大環境、疫情等因素影響,近兩年房地產市場走向下坡,智能家居相關產業因此受到一定程度波瀾。

《科創板日報》記者梳理雲米科技財報發現,公司2020年營收與利潤分別達到58.26億元、1.73億元后,營收已連續四年持續下滑。利潤端更在2022年由盈轉虧,當年淨虧損2.76億元;2023年淨利潤雖收窄至虧損0.85億元,但仍未扭轉虧損局面。

雲米科技連年出現淨利潤承壓,除宏觀環境衝擊外,其擴張期戰略的選擇同樣是重要影響因素。在早年全屋智能市場增長階段,公司更傾向於追求提升市場佔有率,將大規模資源傾斜於渠道拓展及品牌營銷。

據云米科技財報披露,2020年至2022年,其營銷費用分別爲5.97億元、7.51億元和6.15億元;營銷費用率同樣逐年上升,分別爲10.25%、14.16%、19.02%。與之相比,研發費用則分別爲2.66億元、3.12億元和3億元,對應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爲4.57%、5.88%和9.28%,雖逐年上升,但增速顯著滯後於營銷端。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雲米科技積極進行戰略調整與轉型。該年8月31日,雲米宣佈完成重大業務重組,剝離虧損的 IoT業務,全力聚焦於淨水業務,轉型爲用AI技術爲用戶提供淨水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

對此,雲米科技創始人兼CEO陳小平曾對外解釋此次轉型邏輯,其表示,本次業務重組是爲了進一步貫徹公司的聚焦戰略,通過剝離虧損業務,提升經營效率。

可以看到,專注於AI+淨水業務後,雲米科技的業績情況有所改善。據云米科技3月25日發佈的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總營收達21.19億元,同比增長29.3%,同時淨利潤達到0.62億元,成功實現扭虧爲盈,終結了連續兩年的虧損態勢。

陳小平在財報中也強調,去年8月的業務重組是推動2024年業績表現強勁的重要因素,同時家庭供水系統方面的收入同比增長39%,也極大推動了整體業務發展。“我們2024年8月的業務重組迅速精簡了我們的組織,全面提高了我們的運營效率,並加強了我們對家庭用水解決方案的關注,得以利用我們的核心優勢來推動可持續增長。”

此外,今年以來DeepSeek的橫空出世也給國內智能家居行業帶來新發展方向,催化資本市場對該賽道價值重估預期的顯著升溫。

根據Statista數據統計,2025年,全球智能家居行業市場規模預計爲1740億美元,預計至2029年,全球智能家居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506億美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則預測,2025年中國智能家電市場規模將達到7938億元。

與此同時,雲米科技重點“押寶”的淨水業務,在用戶需求提升、淨水器納入“國補”名單等因素影響下,也正在悄然按下“加速鍵”。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含礦淨水器產品零售額佔比線上線下分別達到7.1%、13.4%。

雲米科技表示,未來將通過“以舊換新”政策加強國內市場佔有率,並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以加速產品創新。同時,也將推動國際市場擴張,進一步滲透北美和東南亞等重點市場。

目前,在國內市場方面,雲米科技與小米集團仍保持密切合作關係,爲小米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市場方面,雲米科技於今年3月與馬來西亞最大的電器零售商Senheng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加強海外市場佈局。

總的來說,沉寂多年的“家庭物聯網第一股”雲米科技去年所實行的戰略轉型已初現成效,2024年扭虧爲盈的業績報表已推動資本市場對其進行新一輪的價值重估。然而,雲米科技是否能就此開啓持續增長通道,仍需繼續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