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衝:比特幣不是貨幣 卻是可抗通膨的資產
2025第二屆創新與衍生性商品監理策略論壇,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致詞與演講。記者餘承翰/攝影
曾任閣揆的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今日在「第二屆創新與衍生性商品監理策略論壇」致辭演講時指出,在GEF的時代,最重要是能帶槍投靠,「數位資產就是槍」。臺灣也不能自外於這個潮流,雖然他認爲比特幣只能算是資產,不能算貨幣,但他肯定比特幣和黃金一樣,目前都有抗通膨的功效。
陳沖表示,先前IMF已炒紅了地緣經濟,地緣經濟現在主要在於碎片化,反全球化,比特幣正在這些面向扮演重要角色。陳沖並且分析川普1月23日發佈的行政命令重點,在於發展美元爲基礎的穩定幣,二度提到穩定幣的問題,甚至要廢除拜登的數位資產行政命令。
他也指出,包括金管會也認同穩定幣是虛幣與法幣之間的橋接,在臺灣發行穩定幣亦有其必要性,美國總統川普3月7日也表示,希望國會盡快通過法案,這顯見推動穩定幣的氣氛亦已更爲成熟。
不過對於是否需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去投資比特幣?陳沖則認爲不需要費這麼大工夫,他強調,如同他一貫主張,臺灣的主權基金只適合投資能源、糧食這些臺灣較缺乏的,這二個應該作爲主要標的,「若爲了投資比特幣而成立主權基金,太辛苦了。」他舉例,像美國作法,只是換會計科目而已,把政府收的比特幣移過來作儲備而已,換言之只是換了政府的會計科目。
早在2006年,陳沖就提出數位貨幣的概念,當時還引起央行的關注,但2007年就有智慧型手機的發明,已成爲數位貨幣的重要基礎,他亦在2013年演講時,首度提出比特幣會是未來重要的趨勢及投資資產。
陳沖說,在GEF的時代,最重要是能帶槍投靠,「數位資產就是槍。」他也引述在2023年1月15日IMF所提出「在地緣政治帶來的碎片化風險之下,傳統的儲備資產稀釋會因爲數位化而加速。」他也分析,美國總統川普積極推動穩定幣、加密幣,並促參衆院儘快通過三個法案,目的都是給穩定幣更好的基礎,「要讓美元穩定幣更成爲其他國家推動去美元化的緩衝。」不過陳沖也認爲,比特幣只是資產,仍不是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