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無需繞行 黎光新老工業區實現融合
服務於龍華智能科技園、穩健醫療大廈、隆利科技園三大產業集羣的四條道路近日建成,爲區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四條道路建成後,黎光新、老工業區正式實現空間融合,邁入協同發展新階段,有效解決原黎光工業大道單一出入口的交通難題。企業車輛無需再繞行高速,可直接從新建的桂月路的路口便捷駛入平安路,快速對接珠三角環線、外環高速等交通動脈,顯著提升區域交通可達性。
桂榮路井蓋標高與瀝青面層齊平
儘量減少出現“跳車”現象
據介紹,桂榮路(桂月路-黎光新工業區)新建道路工程南起桂月路、北接黎光新工業區,道路等級爲城市次幹道,設計長度約620米,紅線寬30米,採用雙向四車道設計。
建盛路、建環路及建優路新建道路工程位於觀瀾街道外環高速以北、龍華大道以東,包含建盛路、建環路、建優路共三條城市支路,總設計長度約698米,紅線寬度均爲12米,採用雙向兩車道設計。
在龍華區全面推進大開發大建設的戰略進程中,黎光工業地塊憑藉龍華智能科技園、穩健醫療產業大廈、隆利科技園等三家重點企業的入駐,成爲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引擎。值得一提的是,桂榮路(桂月路-黎光新工業區)新建道路工程在此次道路建設中,以創新驅動發展,用智慧破解難題。
項目在施工過程中採用倒邊分幅,將單幅道路水穩結構變更爲混凝土疏解道路,既保障周邊企業通行又確保工程進度,桂榮路(桂月路-黎光新工業區)新建道路工程更連續兩期獲評龍華區揚塵治理“十優”工地。
針對深圳市城市道路井蓋沉降難題,桂榮路(桂月路-黎光新工業區)新建道路工程施工中精準把控井蓋標高,使其與瀝青面層完美齊平,儘量減少出現“跳車”現象,大幅提升行車舒適性與安全性;穿越西氣東輸燃氣管時設計保護涵,由國家管網集團華南公司深圳作業區派駐兩名專業人員24小時值守監控,實現燃氣保護涵施工“零事故”,爲城市燃氣安全築牢堅實屏障。
通過再生骨料透水磚等技術
有效緩解暴雨積水問題
桂榮路(桂月路-黎光新工業區)新建道路工程需斜跨白花河轉彎段,河道寬度約35米。爲保障河道行洪安全,龍華區建築工務署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科學管理各施工單位建設時序,推動市政項目與企業園區建設緊密配合,確保市政道路建設進度與企業建設、投產需求無縫對接,有力保障了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此外,項目踐行海綿城市理念,通過再生骨料透水磚、下凹式綠化帶及路緣石開口錯峰削峰技術,削減地表徑流30%-90%,降低管網峰值負荷20%-40%,有效緩解暴雨積水問題。
建優路、建環路、建盛路等內部道路的完善,構建起片區內環交通微循環系統。同時,市政管網與工業區深度接駁,實現強弱電管道、給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全面升級,有效滿足園區企業生產經營的能源與資源需求,爲黎光片區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隨着新路網的投用,龍華區正加速構建“外聯內暢”現代化交通體系,爲園區企業提供“零距離”交通配套服務,成爲吸引高端產業、人才集聚的重要磁場。
鏈接
據介紹,桂榮路(桂月路-黎光新工業區)新建道路工程南起桂月路、北接黎光新工業區,道路等級爲城市次幹道,設計長度約620米,紅線寬30米,採用雙向四車道設計。
建盛路、建環路及建優路新建道路工程位於觀瀾街道外環高速以北、龍華大道以東,包含建盛路、建環路、建優路共三條城市支路,總設計長度約698米,紅線寬度均爲12米,採用雙向兩車道設計。
採寫:南都記者 張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