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公會:應維持整車關稅 盼降無產製零件稅率
臺美談判持續,汽車關稅是否調降備受關注。車輛公會表示,汽車製造業零件生產工廠家數爲2775家,全臺從業人數共30萬,應維持合理的整車進口關稅稅率,並爭取降稅緩衝期;爲協助產業降低生產成本,國內不產製零件的進口關稅應降爲零。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舉辦「臺美政府對等關稅協商我國政府因應對策」公聽會,邀請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財政部、經濟部和專家學者等出席。
臺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副秘書長吳智魁表示,汽車產業建議優先調降貨物稅,而非關稅,臺灣汽車上中下游產業鏈完整,從北部的整車廠、中南部的零組件廠,牽涉產業領域非常廣。
根據車輛公會資料,汽車製造業零件生產工廠家數爲2775家,達30萬員工人數,全臺共有6家整車廠,過去15年累計生產已達454萬輛。
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吳智魁分析,美國3大車廠主要都是製造皮卡車,美國車廠不製造乘用車,在美國製造乘用車的都是外商,包含日本Honda、Toyota、Nissan、韓國現代等廠商,未來美國進口車若關稅調降至零,相關車款也可能進入臺灣。
吳智魁表示,車輛公會訴求應維持合理的整車進口關稅稅率,並爭取降稅緩衝期,協助零件進口關稅稅率調降,以協助產業降低生產成本,尤其是國內不產製零件的進口關稅應降爲零。
此外,吳智魁指出,美國市場佔汽車零組件出口市場5成,未來美國對等關稅稅率若提高至20%,零組件出口競爭力堪憂。
桃園市總工會副理事長劉勝銘表示,政府與美國談判進度並無向勞工說明,感到非常失望。桃竹苗地區爲汽車產業的重鎮,全臺汽車上下游就業人口達30萬人,涵蓋零組件、整車等領域,平均年齡介於40至50歲,若汽車關稅降至零,將導致中高齡失業等問題。
劉勝銘表示,汽車25%貨物稅就是奢侈稅,若想要讓消費者買到平價車輛,應該調降貨物稅,而非調降關稅。
中華民國全國總工會秘書長溫宗諭表示,廠商受關稅衝擊將影響勞工的就業權利,中部工具機和水五金等廠商最在意的是匯率波動和關稅影響,若新臺幣升破29元,除了減少廠商獲益,出口產品也會變貴,失去價格優勢,建議關稅須低於中國、韓國、日本和東南亞等競爭對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