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雄三飛彈!國軍「航母大殺器」來了 能從本島威脅中共艦隊
圖爲雄三飛彈基本型射擊。(中時資料照)
根據國防部日前公佈的「114年上半年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列管軍品清單」,首次出現「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的名稱。國防部前視察盧德允分析,此型飛彈被視爲是國軍彌補現有反艦飛彈射程不足的關鍵武器,其性能有望超越現有雄三飛彈,成爲國軍真正意義上的「航母殺手」,大幅提升海上嚇阻共艦能力。
盧德允指出,臺灣雖已擁有雄風系列反艦飛彈,但其射程面對中共航母戰鬥羣時仍顯不足。例如,增程型雄三飛彈射程約400公里,而中共航母的艦載機作戰半徑已超過500公里。這意味着共軍艦隊可在我方反艦飛彈射程範圍外發動攻擊,形成「我打不到你,你打得到我」的被動局面。
國軍雖有空射型魚叉飛彈,但其射程約200多公里,搭配F-16戰機發射,總射程雖能增加,但戰機仍須冒險進入敵方防空飛彈與艦載機的威脅範圍,攻擊效益受限。因此,研發一款射程更遠、能在我方防區外實施攻擊的「遙攻」型反艦飛彈,已成爲迫切需求。
盧德允表示,此次清單揭露的「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被推測其性能與美國現役的AGM-158C LRASM(新式長程反艦飛彈)類似。LRASM的射程約500公里,其獨特之處在於採用被動式紅外線成像導引,能悄無聲息地鎖定目標,避開敵方雷達偵測,大大提高突防成功率。
中科院的研發很可能借鏡LRASM的設計概念,盧德允進一步分析,由於我國不需要LRASM具備的高度複雜人工智慧功能,可將節省下來的空間用於擴大燃料酬載,因此新飛彈的射程極有可能超越500公里,甚至上看600至1,000公里,使其具備從臺灣本島發射,即可威脅北京的能力。這種「拳頭夠長、拳頭夠硬」的作戰能力,將有效迫使中共航母艦隊遠離臺灣,對其構成實質性的嚇阻。
這款「長程次音速反艦巡弋飛彈」的誕生,象徵國軍在不對稱戰力發展上的重大進展。它不僅將改變臺海防禦戰略,也將讓國軍真正擁有足以威懾敵方航母的「航母殺手」,爲臺海和平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