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血緣!是姥姥也是媽媽 類家庭助小兄弟手足不分離
新北67歲婦人薛俐君(右二)加入類家庭計劃8年,照顧一對有發展遲緩的小兄弟,孩子喊她「姥姥」,享受另類母愛。左二是薛的外孫,一家人相處融洽。圖/薛俐君提供
爲幫助安置兒少打造安穩避風港,新北類家庭從三重區起步,之後在林口、新店、永和也有社宅內的類家。67歲婦人薛俐君拉拔一對兒女長大後,8年前成爲基督教芥菜種會培育的首批類家庭主要照顧者,照顧一對有發展遲緩的小兄弟8年,孩子喊她「姥姥」,享受另類母愛。
小兄弟分別在2歲3個月、1歲9個月交給薛俐君照顧,哥哥「哲哲」發展比同年齡慢,當時不太會講話,咀嚼也有困難,弟弟「祥祥」一度有長短腳問題,薛俐君每天風雨無阻陪他走路練習,在薛悉心陪伴下,小兄弟健康狀況都有進步,是照顧者最大安慰。
薛俐君有幼教專長,她育有一對兒女,女兒已結婚,外孫讀國中,薛的胞姊、外孫及一對兒女也都對哲哲、祥祥很有愛,常一大家子出遊、過節,早就情同家人。
「爲何我沒有媽媽,我可以喊妳媽媽嗎?」薛俐君說,祥祥讀小一時,曾問她這句話,讓人聽了揪心。當她告訴翔翔「耶穌派姥姥來照顧你們,但我當你們的媽媽太老了」,祥祥突然大哭喊「妳不老」,薛便安撫翔翔「那你可以喊我媽媽姥姥」,或在家偷偷叫我「媽媽」,翔翔才擦乾眼淚。
薛俐君說,她已67歲,沒有經濟壓力,家人鼓勵她可以享受人生,但她不捨孩子,希望至少陪目前小三的祥祥完成國小學業,讓孩子過得安定,心智更成熟,避免再次受傷,「至少不會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一個親人都沒有」。
「一切都是緣分,在他們生命歷程中,我已經是重要家人。」薛俐君說,其實她和哲哲、祥祥是相互依附關係,如果沒有他們相伴,大概也會覺得生活有點無聊。
「希望我對他們的愛,能彌補一些在原生家庭無法獲得的空缺」,薛俐君說,她自己從小在單親家庭成長,後來也成爲單親媽媽,深知若有足夠的愛,其實單親不是缺陷,今年是她和哲哲、祥祥一起度過的第8個母親節,孩子今天用純真的口吻對她說「姥姥,謝謝您照顧我」,讓薛俐君直呼感動。
新北每年約有800件兒少安置案,委由芥菜種會等機構承辦類家庭計劃,類家優勢是讓安置兒少手足不分散,是政府爲孩子準備的家,以安置童權益爲主體,減少孩童寄人籬下的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