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裡“買酸奶贈小雞”引顧客擔憂,市場監管部門已要求停止

近期,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市豐臺區多個超市發現,有品牌乳製品促銷活動是贈送雛雞,顧客只需購買價格15元的酸奶,就能得到商家贈送的一隻活體雛雞。活動受到一些小朋友喜歡,纏着家長購買酸奶送小雞,但也有消費者認爲,超市裡不適合買贈活禽,擔心衛生安全問題。

超市裡買酸奶贈小雞,小朋友被吸引

2月15日,記者在玉蜓橋附近一家超市看到,乳製品冷藏櫃下方擺放着兩個紙箱,裡面裝滿了毛茸茸的小雞,看上去還沒人的拳頭大,它們擠在箱子裡嘰嘰喳喳地叫喚,引得顧客駐足。

貨櫃前,售貨員招呼顧客道:“買酸奶贈小雞。買一排酸奶送一隻,買兩排酸奶送三隻。”

售貨員口中的“一排酸奶”,指的是某品牌三盒裝酸奶,售價15元。幾個孩子圍在紙盒邊,對小雞愛不釋手,央求大人買酸奶獲得贈送。

一位女士說,她去年就在一家超市碰到過這種活動,獲贈了一隻雛雞,養了半年只長到十幾釐米高,後來死了,今天打算再換三隻小雞給孩子玩。

不少顧客表示,他們也知道這種小雞不好養活,純屬養着玩,超市搞活動就順手帶一隻回去,也不用另外花錢。冷藏櫃旁的售貨員不時迴應說,“不賣啊,咱這就是買酸奶送的。”

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已要求超市不再進行此類活動

記者看到,盛放雛雞的紙箱每個裡面大約有30只,小雞的排泄物粘在箱底,有的小雞爪子和羽毛已經被染髒。“你挑那活蹦亂跳的,哎,對,這個要往出蹦的就行。”銷售人員幫一位顧客挑走一隻雛雞。

她還告訴顧客,這些雞都是打過疫苗、消過毒的,並向顧客展示檢疫證明。“這種活動不只今年有,去年就有了,不只在豐臺區,其他幾個區的超市也有‘買東西贈小雞’的活動,而且都比較受消費者歡迎。”

記者在社交平臺查詢到,確如銷售人員所說,不少人在網上發圖片、視頻記錄在超市獲贈小雞的過程。也有網友留言指出,超市擺放食品的貨櫃旁不應該放活禽,擔心有衛生問題。

記者就此向超市諮詢,其工作人員回覆稱,這是某品牌乳製品自己的促銷活動,超市會確保這些雛雞來源正規,且有相關檢驗檢疫證明。

超市裡的活禽交易,是否有衛生安全隱患?記者就此現象致電“12345”,豐臺區市場監管局方莊街道所工作人員回電稱,執法人員到達現場檢查發現,該活動只在週末進行,目前已經停止。同時查明這些雛雞都來自京郊一家大型孵化基地,且有檢疫合格證明。他還強調,已經和超市溝通,“爲預防類似問題再次發生,不讓做活體動物進超市的活動了。”

北京擬將超市、便利店列爲禁止活體畜禽交易場所

這些雛雞爲何會成爲超市的“贈品”?超市贈送活禽合規嗎?記者向有關部門求證。

一位禽類養殖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一般是孵化場在育種中剩下來的雄性小雞,“這種公雞既不能像母雞一樣下蛋,又不能在身上長很多肉。對孵化場來說,沒啥利用價值,甚至是累贅,只能處理掉。”

記者發現,全國多地對禽畜類活體交易活動的範圍有嚴格規定。而北京早在2005年就已經規定,在市場環節禁止活禽交易,推行“畜禽定點屠宰、白條上市”制度。2014年,北京在《北京市動物防疫條例》中以立法的形式,將此前規定進一步升級爲在有形市場對家畜家禽活體交易全面禁止。

今年1月1日起,《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辦法》正式實施,此前執行的《北京市動物防疫條例》同時廢止。

記者注意到,根據現行法規,北京市農業農村部門將按照國家規定,統籌考慮城市規劃建設等情況,提出禁止家畜家禽活體交易的區域或者場所。2月20日,記者以市民身份向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諮詢相關政策,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有關公告已完成社會意見徵求工作,但還沒有向社會正式發佈,所以家畜家禽活體禁止交易區域的管理規定暫處於空檔期。

上述工作人員所說的公告就是《關於本市禁止家畜家禽活體交易區域的公告》(徵求意見稿)。記者查詢到,這份徵求意見稿已於2024年12月13日至2025年1月12日在市農業農村局官網公示。從公示的文件來看,北京市擬將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列爲禁止家畜家禽活體交易區域;同時擬將北京市其他區的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商場、超市、便利店等固定場所,列爲禁止家畜家禽活體交易的場所。

專家指出大量雞苗不宜暴露在公共場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趙桂蘋認爲,公共場所人流量較大,尤其是在超市這樣的複雜環境中,小雞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病原體可通過空氣、接觸傳播。“如果是從非正規廠家出來的雞苗,還易攜帶沙門氏菌、禽流感病毒等病原體,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她介紹,一般情況下,雛雞在出生時,會被廠家接種必要的疫苗,但這並不意味着它在後期就不會得病。因爲小雞的免疫系統比較弱,很容易受到環境影響,尤其在小雞羣居的過程中,傳染病的傳播風險更大。“因此,從生物安全的角度來看,大量雞苗不適合放置在公共場所。”

此外,雛雞接種過一次疫苗,也並不意味着就適合家庭養殖。趙桂蘋說,一隻雞從出生到養殖一年半,至少應該接種6次禽流感疫苗;在它的成長過程中,還需經歷4次雞新城疫疫苗、3次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接種。這種高頻次的免疫治療,一般家庭是沒有精力去完成的。

根據國家規定,活禽需經產地檢疫、運輸檢疫、市場檢疫等才能流向消費者,這種嚴密的程序能夠保障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而作爲消費者而言,其實從正規渠道購買冷鮮禽肉是最安全的,這樣既能減少自己的養殖成本,又能吃得放心。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劉婧瑜 王巍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