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萌海神坐騎誕生 海生館迎來可愛海馬小寶寶
屏東海生館臺灣水域館近日迎來可愛新生命海馬寶寶。(海生館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海生館臺灣水域館近日迎來可愛新生命海馬寶寶,剛出生的小海馬比一元硬幣還小。(海生館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海生館臺灣水域館近日迎來可愛新生命海馬寶寶,海生館細心照料這些小海馬。(海生館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臺灣水域館近日迎來可愛新生命海馬寶寶,海生館指出,這些新生小海馬是由雄性海馬懷孕、分娩完成,是自然界中少見的「父職育幼」現象,成爲館內春季的療愈亮點,也展現飼育員在生物繁殖與照養技術上的成果。
海生館表示,海馬的繁殖行爲堪稱自然界中的奇景,孵育的過程是由海馬媽媽將卵產進雄性海馬腹部的育兒囊(孵卵囊)中,經過約2至3周懷卵期後,再由海馬爸爸「生」出小海馬。這種由雄性擔任懷孕角色的特殊機制,不僅展現父愛,也提升了小海馬的孵化存活率。
海馬身形挺立、尾部呈S型彎曲,能靈活纏繞在海藻、水草或其他附着物上,有助於穩定身體與隱身於環境中。游泳時依靠背鰭與胸鰭快速擺動,但每分鐘僅能移動1至3公尺,是海中著名的「慢速選手」。海生館表示,小海馬雖然遊得慢,進食時動作卻相當快,海馬擁有細長的吻部,捕食時會快速伸出並瞬間吸入獵物,形成強大吸力。
海生館表示,雖然每口進食的量不多,但海馬進食次數頻繁、代謝率高,每日可進食數十次甚至上百次。對於剛出生的小海馬而言,穩定攝食是生存關鍵,初期必須供應適口性高且體型極小的活餌,並在水質穩定、溫度適宜的條件下細心照護,纔能有效支持其成長。
海生館表示,只要報名參加海生館「魚你同行臺灣水域館後場探秘體驗」活動,由專業解說員帶領深入生物照護基地,就可以近距離觀察海馬的生活環境、身體構造,一睹這羣迷你「海神坐騎」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