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兩成老年人有此“苦惱” 專家:別以爲便秘不是大問題!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3月28日報道:今天是“世界便秘日”,今年的主題爲“便”通人和,暢享人生。胃腸器官是情緒器官,當代社會生活中成年人精神壓力大,飲食習慣不健康,作息時間不規律,導致消化系統功能性疾病高發,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並呈現明顯的年輕化趨勢。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我國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爲4%~10%。隨着年齡的增長,60歲以上人羣慢性便秘患病率高達22%。在老年人和伴有基礎疾病的人羣中,便秘的發病率更高。記者今天從雅培發起的公益行動“綠絲帶行動”上了解到,便秘雖看似是“小”問題,但長期便秘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以及帕金森等多種慢性病管理緊密相關,這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便秘需要足夠重視和長期管理。
據公益項目的發起人,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原主任錢家鳴教授表示:“很多人覺得便秘不是大問題,部分人羣在患病時濫用瀉藥,卻不知道該如何尋求長期有效的科學解決方案。其實長期便秘不但會引起腹脹、腹痛等不適,還可能引起肛腸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問題。我們多年來持續開展綠絲帶行動,致力於提升大衆對便秘等消化道疾病認知度和臨牀診治規範化水平,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未來將通過社區、藥店、線上醫療平臺等多種渠道,開展義診、健康科普、藥師培訓等活動,通過院內院外聯動,促進消化系統疾病的規範化用藥。”
“首先是提高疾病認知。便秘可能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心梗或腦出血等嚴重問題。只有對便秘有充分的認知,才能更好地關注、重視並有效干預;其次,面對便秘,我們既要重視,又不應過度擔憂,識別何時需要就醫至關重要。例如,突然出現便秘,或長期便秘伴隨腹脹、腹痛、便血等新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李景南主任醫師建議。
在院內,醫生不僅指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必要時也會使用安全性高、療效佳的藥物,以求快速改善症狀。李景南建議:“針對慢性便秘這一類疾病,我們通常會採用分級治療的原則,先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入手。在飲食方面,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並多喝水;運動同樣重要,它可以促進腸道活動,而久坐不動則會使腸道變得懶惰。若症狀仍未緩解,臨牀則推薦使用滲透性瀉劑,通過增加腸道水分來軟化大便,以溫和、安全的方式促進排便。慢性功能性便秘需要患者長期堅持使用以產生更好的療效。安全性高的瀉劑包括乳果糖口服液。它作爲一線推薦的滲透性藥劑,也是世界胃腸病組織認可的能夠促進腸道有益菌羣生長,調節腸道環境的益生元,有助促進排便。因此,通過定期的疾病監測並充分利用乳果糖等滲透性藥劑進行積極的疾病干預,可以有效改善便秘問題,從而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要達到充分作用必須長期堅持使用乳果糖,歐洲和亞洲的臨牀指南都推薦應連續使用4周以上。因此,患者在院外的自我管理和堅持用足療程同樣重要。現階段,由於缺乏專業的院外用藥指導,大部分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不足,最終影響治療效果。隨着互聯網醫療的快速發展,線上健康諮詢和藥品的購買更加便捷,即便在院外也能獲得持續、精準的健康支持。
另據瞭解,目前,綠絲帶行動已覆蓋全國20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培訓超過5000名臨牀醫師,並將規範化用藥的培訓拓展到零售渠道的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