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擴軍要來了!德國擬將現役部隊擴大三分之一,美稱5%軍費目標幾成北約共識

德國將進行冷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擴軍,這一決定背後的邏輯或將徹底重塑歐洲防務版圖和全球軍工產業格局。

據新華社報道,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裡烏斯(Boris Pistorius)在6月5日出席北約(NATO)國防部長會議前宣佈,德國支持北約大規模軍力擴張計劃。爲此,德國聯邦國防軍需增加6萬名現役士兵。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賽思(Pete Hegseth)透露,對於將軍費開支提升至各國GDP的5%這一目標,北約盟國已"幾乎接近達成共識"。

歐洲最大經濟體承擔"重任"

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會議上,皮斯托裡烏斯毫不掩飾德國的雄心。據新華社,他表示:

媒體稱,皮斯托裡烏斯提到,在北約32個成員國中,德國承擔的軍費將爲第二高。

皮斯托裡烏斯明確表示,作爲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將承擔"重任",包括組建新的部隊編制並確保裝備完全。新華社援引德國國防部數據稱,到2024年底,德國軍隊人數約爲18.1萬人。以此估算,新增6萬名士兵意味着軍隊規模將擴大三分之一。

皮斯托裡烏斯在布魯塞爾與北約盟友會晤時強調: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賽思在會議期間向記者表示,北約盟國就5%的軍費支出目標已經"幾乎接近達成共識"。這一數字遠高於目前的2%標準,而部分成員國連2%都未能達到。

媒體指出,不久前,上述5%的軍費目標還被認爲是不切實際的。但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設法達成了該目標的共識,它包括核心國防支出佔GDP的3.5%,國防相關支出佔1.5%,後者涵蓋後勤和網絡安全等領域。目標的計劃實現日期正在討論中,部分盟國推動2030年達標,而官方討論的時間表爲2032年。

呂特4日在布魯塞爾表示,北約需要更多的資源、部隊和能力,以應對任何威脅,並全面實施北約的集體防禦計劃。他強調,當務之急是增加部署防空和導彈防禦、遠程武器系統等。

赫格賽思重申了美國的立場,即北約盟國必須將GDP的5%用於軍事開支。這一比例顯然高於目前北約國家的平均水平。

新華社此前報道稱,截至2024年底,有22個北約成員國的軍費開支達到了佔GDP的2%。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和比利時在內的多個國家,仍未滿足這一目標。要讓軍費開支到2032年達到3.5%,這些國家在預算方面可能要作出很大努力。

赫格賽思強調:"我來這裡就是要確保北約每個國家都明白,每個人都必須全力以赴。真正起到威懾作用的是硬實力,而這不能僅僅依靠美國的能力。"

兵力擴張面臨現實挑戰

德國軍隊擴編計劃面臨諸多現實困難。德國國防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德國軍隊人數約爲18.1萬人,距離2018年設定的20.3萬人目標仍有近2萬人缺口。

新華社提到,在談及是否恢復義務兵役時,皮斯托裡烏斯表示,現階段德國沒有相關訓練和住宿的基礎設施,因此仍將維持志願兵役制度,並逐步擴大相關能力。

他表示:"現在恢復徵兵制毫無用處,因爲我們既沒有軍營容量也沒有訓練能力。這些能力必須先發展起來,在此之前仍將實行志願兵役制。"

媒體認爲,皮斯托裡烏斯推動的模式依賴志願服務,但也爲必要時實施強制徵兵留有空間。根據這一計劃,所有18歲青年將收到關於參軍意願和身體狀況的問卷,男性必須填寫,女性自願參與。

債務剎車鬆綁爲軍備開路

爲實現大規模軍事擴張,德國已在制度層面做出重大調整。今年3月,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簽署《基本法》修正案,放寬"債務剎車"條款限制,允許政府大規模舉債投資國防和基礎設施建設。

這一突破性舉措爲德國在歐洲防務中承擔更多職責提供了核心支撐。德國早前取消了對軍事投資的債務限制,並支持北約秘書長Mark Rutte將軍費開支目標提升至GDP 5%的計劃。

本月下旬在荷蘭海牙舉辦的北約峰會上,各成員國將最終敲定提高國防支出的目標,這將直接影響各國軍隊所需軍種及士兵人數的最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