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工廠折射中國市場超強吸引力(能聊能說)
本文轉自:人民網
■李慧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投產,成爲全球儲能產業版圖重構的標誌性事件。作爲特斯拉首個美國以外的儲能生產基地,這一佈局不僅體現出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下能源產業競爭的新態勢,更折射出中國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和強大吸引力。
特斯拉此番佈局,一方面希望借力中國完善的產業鏈優勢,突破其自身的產能瓶頸。當前,特斯拉儲能產品全球積壓訂單額超40億美元,上海工廠新增的年產能將顯著提升其全球交付能力。
另一方面,特斯拉也希望藉此機會加入全球最大儲能增量市場。近年來,中國儲能市場的發展有目共睹。中國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7376萬千瓦/1.68億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事實上,中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已連續三年保持80%以上增速。業界預計,2025年,全球儲能累計裝機約爲440吉瓦,其中,中國儲能累計裝機將達142吉瓦。這種爆發式增長對任何儲能企業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
中國儲能市場的吸引力緣何而來?在政策上,國家層面構建起“1+N”政策框架,配套出臺分時電價、容量補償等市場化機制;省級層面差異化政策形成協同效應,如西北地區聚焦“新能源+儲能”模式,浙江首創虛擬電廠聚合模式,廣東試點儲能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
在產業鏈方面,從正極材料到BMS系統,中國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儲能產業鏈。中國儲能廠商出產的儲能專用電芯量產成本較海外低35%,儲能變流器全球市佔率名列前茅。這種集羣效應使中國儲能系統造價較歐美低40%至50%。
在應用場景上,通過“源網荷”協同發展,催生多元化商業模式。如青海戈壁灘上全球最大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實現100%清潔供電,蘇州工業園區用戶側儲能項目通過需求響應年收益超千萬元,山東獨立儲能電站通過容量租賃模式實現8年回本……
除了儲能市場本身的發展潛力,中國市場的吸引力還在於對全球企業一視同仁的開放態度和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此次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從破土動工到正式投產,用時僅8個多月。這一高效率,不僅得益於中國領先世界的基建速度,更是中國優質營商環境的生動體現。
工廠所在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創新推出“項目服務包”,爲項目建設提供有力保障,該片區還利用本地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爲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迅速構建起本地產業鏈供應鏈。
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首臺Megapack下線,再次印證了兼具規模、創新活力和產業鏈優勢的中國仍是最佳投資目的地。
在負面清單上持續做減法,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不斷做加法,讓外資企業安心、放心。隨着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政策、產業鏈、營商環境全方位“保駕護航”,市場廣闊、產業完善、營商環境優質的中國將繼續成爲全球企業投資的熱土。
“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