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預期 美財長:關稅年收將逾5000億美元
國際熱門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26日表示,總統川普徵收關稅帶來的年度收入可能超過5000億美元,7月至8月將大幅增長,9月可能出現更大成長。另外,貝森特在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也表示,美國99%的先進晶片在臺灣製造,所造成的風險是自阿拉伯國家石油禁運以來未曾見過的。
路透報導,貝森特在白宮內閣會議上表示,他先前估計每年300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太過保守。他說:「從7月到8月,我們的收入大幅成長,我認爲8月到9月的成長幅度還會更大,所以我認爲可能會超過5000億美元,甚至可能達到一兆美元。」
川普的關稅措施讓美國今年7月關稅收入較2024年7月的70億美元增加近210億美元,與6月200億美元的增幅基本持平。美國財政部25日報告稱,截至22日,美國政府8月份累計徵收關稅和消費稅爲296億美元,與7月份總額持平。
關稅收入將抵消共和黨今年通過的減稅和支出法案引發的赤字增加。美國國會預算處先前估計,該法案將在未來10年使赤字增加3.4兆美元。貝森特指出,國會預算處上週上調川普關稅帶來的聯邦收入預測,預測未來10年聯邦赤字將減少4兆美元。最新的預測較6月有所增加,當時預測新關稅收入將在10年內減少3兆美元赤字。
另外,國發會主委劉鏡清25日接受《日經亞洲》採訪,表示即使川普政府實施具威脅性的晶片關稅,臺積電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兼任臺積電董事的劉鏡清說:「臺積電直接在美國投資,所以只有1%的半導體零組件直接銷往美國。」
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臺積電已在美國營運晶圓廠,並於3月宣佈將在美國額外投資1000億美元。談到關稅對臺灣企業的整體影響,劉鏡清表示「75%的出口產品不受影響」,其餘25%主要是鋼鐵、鋁等已被徵收關稅的商品。他也提到,爲了減輕臺企的稅負,臺灣正在與美國各州協商,尤其是德州和亞利桑那州等半導體產量較大的州,希望臺企決定在美國建廠時,能獲得這些地區的稅收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