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的套路!
用兵之道,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今天我們聊聊在樓市攻心爲上的運用。比如政策利好,4.1的利率可能維持不多久,抓住機會。比如成交喜報不斷刷新,微信羣裡截圖爲證。比如即將漲價通知,有內部蓋章文件爲證。等等。套路太多,大家估計也見過不少,我們今天聊個其他的,也就是另一種。炒剛交付不久的二手房房價,讓大家看到二手房的巨大升值空間。如何炒,辦法當然很多,比如,先把控制的二手房高價掛牌,然後高價成交,然後大肆宣揚,就這麼簡單。作爲開發商,控制幾套二手房不難。這點不用解釋。高價成交,更不難。比如一套原本400萬,成交500萬,這100萬的溢價,確實不少了。而就此支付的費用,哪怕幾十萬,甚至100萬,也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重點是後面的炒作。爲什麼能炒起來,一是開發商自己的炒作,散佈成交信息,這叫製造話題。然後,一些投資房產的人,尤其是投資該樓盤房產的人,自然會跟進。大家都想製造市場的熱度,讓接盤俠蠢蠢欲動。中介機構也喜歡傳播此類信息,對於市場來說,這都是給市場信息的有力證明,讓大家看到,人家已經有這個價格成交了,你還不行動起來?一些關注樓市的吃瓜羣衆,也喜歡傳播議論此類信息,不管帶着何種態度看待這種信息,本身已經在爲此類信息傳播推波助瀾。也可能會有自媒體拿此類高價成交的信息舉例,這又是一種傳播,不管大家怎麼看待,說的多了,將信將疑的過程中,很多人在心底說服自己信了。有些傳播是有意的,有些是無意的;有些人信有些人不信,只要形成討論就夠了,不管有意無意已經在傳播。這一點其實有很多專業論著探討過了,比較著名的的有《引爆點》這本書。當高價成交的信息被廣泛討論,被傳播出去,對即將進入樓市做選擇的購房者來說,已經形成影響,這就是攻心爲上。當然,不是所有的樓盤都適合。畢竟還是需要一些品牌基礎,地段基礎,纔有產品溢價。不能讓一個50分的變成100分,卻可以讓一個70分的變成80-90分。大家瞭解就行了。而對我們買房來說,其實就是保持理性,看地段,看產品,綜合市場價格來看,不要過度迷信包裝出來的品牌溢價。但既然是攻心,想坐懷不亂也難。
文章最後說一個事,就在昨天,大會剛剛閉幕,第一財經發了一篇關於樓市的社評,其中最後一段如下:
二十大報告強調房住不炒和租購併舉的背後,是對經濟社會變遷的深刻理解,投資者需做好不動產定價重估的積極準備,各地應把握住政策激勵的頭寸,避免過猶不及的誘多,扼殺當地經濟的活力和透支長期的增長潛能。
結尾這段話很值得好好品味,這篇文章據說也引起不小的討論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