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量子比特相干時間創1毫秒新紀錄
新華社赫爾辛基7月9日電(記者朱昊晨 徐謙)芬蘭阿爾託大學8日宣佈,該校研究人員將超導量子比特的最長相干時間延長至1毫秒,創造了量子科學領域新紀錄。
據該校發佈的新聞公報介紹,此前已知的量子比特相干時間最長紀錄接近0.6毫秒,而此次阿爾託大學團隊測得的最長相干時間達1毫秒,中位數爲0.5毫秒。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
量子比特相干時間是衡量量子比特穩定性的重要指標,決定了量子比特能夠保持其量子態的持續時間。研究人員指出,相干時間越長,量子計算機可執行的操作就越多,計算精度也更高、誤差更小。更長的相干時間還可提升當前“有噪聲”量子計算設備的性能,並降低量子糾錯所需資源,爲實現無噪聲、容錯型量子計算邁出關鍵一步。
該研究由阿爾託大學應用物理系量子計算與器件研究團隊完成。實驗所用的量子比特由團隊利用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提供的高質量超導薄膜在潔淨實驗室中製備而成。
“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進一步鞏固了芬蘭在量子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推動了未來量子計算能力的發展。”研究團隊負責人、量子技術教授米科·默特寧說。
研究團隊表示,相關實驗方法已詳細公開,歡迎全球科研人員開展復現實驗,攜手推進量子科學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