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4000家盈利、700家業績翻倍,上市公司一季度“開門紅”,科技、消費及民營企業表現亮眼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方彥博)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交出亮眼成績單,展現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中的韌性與潛力,高質量發展動能持續釋放。
財聯社記者粗略統計,今年一季度,有超過4000家在上市公司實現盈利,佔比超過七成,合計實現淨利潤1.49萬億元,同比增長3.68%;有700多家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實現同比翻倍以上增長。
從行業分佈來看,消費類上市公司以及半導體、高端製造等科技類企業成爲貢獻增量的主力軍。有市場人士認爲,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當前以科技創新爲引擎、內需消費爲支撐的經濟新格局正在形成。
科技與消費共振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開端,直接關係到全年目標的實現,一季報也爲上市公司上半年乃至全年的業績表現提供重要參考。
Wind數據顯示,在A股約5400家上市公司中,有超過400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盈利,歸母淨利潤超過1億元的有1159家,超過10億元的有182家;增速方面,增幅在100%以上的超700家,其中73家業績漲幅超過1000%。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到“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正迎來爆發式發展”。在今年的一季報中,科技類上市公司的業績也將這一趨勢體現淋漓。
記者注意到,人工智能技術革新與數據中心升級浪潮帶來新機遇,多家科技類企業取得歷史上最好一季度業績表現。
AI芯片企業寒武紀(688256.SH)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1.11億元,同比增長4230.22%,實現歸母淨利潤3.56億元,同比扭虧。
勝宏科技(300476.SZ)經營業績突破歷史新高,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12億元,同比增長80.31%;歸母淨利潤9.21億元,同比增長339.22%。勝宏科技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公司堅定“擁抱AI、奔向未來”,佔據全球PCB製造技術制高點,憑藉研發技術優勢、製造技術優勢和品質技術優勢,公司高價值量產品的訂單規模急速上升,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
此外,芯動聯科(688582.SH)、長川科技(300604.SZ)、思特威(688213.SH)、士蘭微(600460.SH)等半導體企業均取得超過10倍的業績增長。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消費領域,在“擴內需”政策東風下,消費類上市公司持續發力,在一季度淨利潤超過3000萬元、業績增長超過100%的331上市公司中,消費類企業超過50家。其中,家電類企業*ST同洲(002052.SZ)、惠而浦(600983.SH)同比增幅超10倍;ST華通(002602.SZ)、光線傳媒 (300251.SZ)等文化傳媒板塊上市公司也表揚亮眼,單季度盈利均超10億元。
龍頭民企表現亮眼
從企業類型上看,民營企業在今年一季度的業績增長明顯頗爲穩健,特別是在細分產業中的龍頭民企,表現出強勁動能。
牧原股份(002714.SZ)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60.61億元,同比增長37.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4.91億元,同比增加288.79%。
公司在近期的業績會上稱,年初至今公司生豬養殖完全成本逐月下降,3月已降至12.5 元/kg。當前公司的生產指標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後續公司會做好疫病防控與生豬的健康管理,提升豬羣健康水平,持續改善各類生產指標,有信心能實現今年成本下降的目標。
比亞迪(002594.SZ)在全球銷量的持續攀升的帶動下,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1703.6億元,同比增長36.3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91.55億元,同比增長100.38%;扣非淨利潤爲81.7億元,同比增長117.8%。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比亞迪汽車銷量達到100.08萬輛,同比增長60%。其中,比亞迪乘用車和皮卡的海外市場銷量超過20萬輛,同比增長110%。比亞迪2025年全年汽車銷量目標爲550萬輛;其中海外市場將成爲重要的增量市場,銷量目標爲80萬輛。
鋰電池龍頭寧德時代(300750.SZ)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47.05億元,同比增長6.18%;歸母淨利潤139.63億元,同比增長32.85%。一季度電池銷量超過120GWh,同比增長超過30%,其中儲能銷量佔比接近20%。公司一季度銷售淨利率達到17.5%,創近期新高。
受益於AI技術的發展和算力需求的增加,新易盛(300502.SZ)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52億元,同比增長264.13%;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73億元,同比增長38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