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知識了!原來「半身麻醉」僅限下半身 原因揭曉
手骨折可以麻醉上半身就好嗎?醫師詳解,其實通常所謂的「半身麻醉」並不是針對手術部位而做決定,通常指下半身。(示意圖/Shutterstock)
76歲的張女士因爲在陽臺洗衣服時不慎滑倒,右手着地後劇痛,診斷爲右橈骨骨折,骨科醫師會診後評估需要手術作骨折固定,術前麻醉評估時,張女士詢問麻醉科醫師,既然是手骨折手術,是否可以只做半身麻醉,「麻上半身就好?」
●半身麻醉相對安全 但僅限於下半身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麻醉部陳柏思醫師表示,以傳統定義的半身麻醉來說,答案是不行的。
半身麻醉在大部份情況下分爲「脊椎麻醉」和「硬脊膜外麻醉」。脊椎麻醉是以1根細針(粗細大約與疫苗注射針頭相仿)從兩脊椎骨間的空隙進入到脊髓腔,把麻醉藥注射進脊髓液中,從而麻醉在其中的脊髓神經。
硬脊膜外麻醉則是以1根較粗的針(大約與傳統鉛筆筆芯相仿)從相同位置進針,到達硬脊膜外腔後置入1根細塑膠軟管並從中給予麻醉藥物,以麻醉附近的脊髓神經節。藥物可以從軟管多次給予,減痛分娩就是屬於此種麻醉方式。
在大部份的手術情況下,麻醉科醫師說的「半身麻醉」其實是指脊椎麻醉。脊椎麻醉操作單純,止痛效果良好,藥物只作用於脊椎神經因此對其他器官如心、肺、肝、腎等影響較少,所以在無相關禁忌症下,是一個相對安全又有效的麻醉方式。尤其是年老且心肺功能較差的病人,在接受下肢或下腹部手術時,脊椎麻醉是十分理想的麻醉方式。
在注射麻醉藥物前,麻醉科醫師正在確認病人腰椎位置。(圖/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 NOW健康提供)
●上半身麻醉脊椎難穿刺 副作用嚴重難執行
回到問題本身,爲什麼半身麻醉不能「麻醉上半身」呢?陳柏思醫師說,因爲上半身十分難進行脊椎穿刺,且副作用極大。
人體脊椎從上而下分爲頸椎、胸椎、腰椎和薦椎,頸椎和胸椎骨頭堆疊緊密,骨頭之間空隙十分狹窄,注射針不易進入脊髓腔注射藥物。腰椎間的空隙相對很大,注射針容易進入到脊髓腔。
除此之外,人體脊髓從頸椎出發,到達腰椎第2、3節左右會從圓柱狀分散成很多根神經束,神經束在脊髓液中就像麪條泡在湯裡是可以移動的。因此細針從腰椎水平進入脊髓腔時,細針比較不會對泡在脊髓液裡可移動的神經束造成傷害,相對於頸椎胸椎較爲安全。
另外,脊椎麻醉的特性是當某一水平的脊髓神經被麻醉後,此水平以下大部分神經傳導都會被阻斷。
例如:在腰椎水平進行麻醉,腰椎和薦椎神經都被阻斷。若在頸椎水平,則頸椎、胸椎、腰椎和薦椎全都受到影響,代表全身除了腦部外,大部份器官都會失去控制,這是會危及性命的,所以基本上不可能進行。
至於下肢和下腹部的神經,大都由腰椎和薦椎發出,所以只要在腰椎水平進行麻醉,即可順利進行手術。但掌控手臂的神經是由頸椎發出,而且出發點附近就有控制橫膈膜呼吸的膈神經,因此要在頸椎部位做脊椎麻醉的話,會連呼吸一起阻斷,基本上是不可行的。
陳柏思醫師指出,現今隨着工具和藥物的發展,麻醉方式有更多元化的應用。針對不同手術與疼痛控制也有着更精準及安全的選擇,建議在術前麻醉評估時,不妨跟麻醉科醫師多討論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