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聖營收/10月1.1億元 月增22%、年增12%創歷史同期新高
長聖(6712)3日公告10月合併營收1億1,113萬元,較9月份成長22%,較去年同期成長12%,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顯示營運動能持續增強;累計今年前十月合併營收達7.73 億元,年增率達12.3%。
長聖將在11月10日召開董事會並公佈第3季財報,法人預估公司今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有望達到3.7 元,較2024年同期的1.94元成長91%,爲歷年同期新高,營運與獲利表現雙雙亮眼。隨着《再生醫療雙法》將於2026年元旦正式上路,長聖在細胞與外泌體治療的深耕佈局下,將迎來政策紅利與市場成長契機,全年獲利可望再創高峰。
長聖表示,《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預定2026 年1月1日施行,未來若治療對象屬於危及生命或嚴重失能疾病,且完成第二期臨牀並具安全性與初步療效,即可申請五年期「暫時性藥證」,提前進入市場應用。公司目前三大核心產品線均屬此法受惠範疇。
首先在CAR001方面,這是全球首創異體、非病毒 mRNA 編輯的雙靶點 CAR.BiTE-γδT 細胞治療,鎖定難治型實體腫瘤(包含 MSS 型大腸直腸癌、膠質母細胞瘤、三陰性乳癌與非小細胞肺癌)。臨牀數據顯示,MSS 型大腸癌患者腫瘤縮小達 72.89%,GBM 病患縮小約 37%,且安全性良好,具成爲首批申請「暫時性藥證」潛力。
其次是UMSC01,目前臍帶間質幹細胞治療藥多發性硬化症(MS)與急性心肌梗塞(AMI)兩項適應症均已進入臨牀IIa試驗。皆屬「嚴重失能」與「危及生命」疾病,未來可依新法申請暫時性藥證,加速臨牀轉譯與病患受惠時程。
三是外泌體平臺(dEV/iEV),爲全球首創具神經靶向性與可穿越血腦障壁(BBB)的外泌體藥物平臺,主攻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該平臺同樣屬「嚴重失能疾病」範疇,未來可依新法申請五年期暫時藥證,加速臨牀與商品化進程。
長聖表示,《再生醫療雙法》上路後,將爲國內再生醫療產業帶來制度性紅利,推升臨牀發展、投資動能與產業鏈升級。長聖結合mRNA 非病毒編輯CAR-T細胞治療平臺、UMSC01 幹細胞與外泌體神經靶向技術三大主軸,形成「細胞+外泌體」雙核心策略,完全契合法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