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銀行2024年報:深耕主業實現穩健增長,金融活水滴灌千企萬戶

4月末捷報頻傳,位於湘江之畔的長沙銀行交出了一份“亮點頻出”的2024年報成績單。報告顯示,2024年,長沙銀行緊扣新十年戰略,繼續深耕主責主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4年末,長沙銀行總資產增加至11467億元,同比增長12.42%;經營效益增速喜人,實現營收259億元,同比增長4.57%;歸母淨利潤78億元,增速4.87%。資產質量平穩,資本充足率達14.2%;撥備覆蓋率312.8%,不良貸款率穩定至1.17%,風險抵禦能力增強。

“守正道開新局,致廣大盡精微。”在穩中提質的發展過程中,作爲湖南省首家上市銀行,長沙銀行持續錨定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當前,長沙銀行“千企萬戶大走訪,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如火如荼,一場覆蓋三湘大地的金融畫卷徐徐鋪開。

科技、綠色雙軌並行,驅動新局

去年10月份,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動員部署視頻會議強調,區縣工作專班要“兩手牽”,一手牽企業,一手牽銀行。通過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深入園區、社區、鄉村,全面摸排融資需求,形成“兩張清單”,把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推薦給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及時、精準對接,實現信貸資金直達基層、快速便捷、利率適宜,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後一公里”。

在此背景下,位於湘江之畔的長沙銀行已率先行動,通過“進園區”“訪協會”“走企業”“拓商圈”“聯社區”“入鄉村”等舉措,長沙銀行將觸角延伸至民營企業、小微主體、科創園區、消費市場與田間地頭,以切實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工作政策,書寫金融“五篇大文章”。

長沙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張曼介紹,此次活動將深度對接全省143個重點園區,走訪企業5萬戶,授信金額800億元,放款金額500億元。

科技金融雲程發軔,作爲銀行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長沙銀行“千企萬戶大走訪”行動的首場活動,便是聚焦服務科創企業。長沙銀行新增科技金融貸款100億元、科技型企業1000戶,致力以金融“活水”潤澤湖湘科創沃土。

“多年合作下來,我們與長沙銀行簽訂的是共同成長計劃。以前的信用貸款,讓我們能夠安心搞科研;現在又有‘訂單貸’,讓我們有底氣備貨闖市場。”湖南省銀峰新能源有限公司深耕釩領域10餘年,現已成長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同時,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依託長沙銀行“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支持,伴隨企業從突破技術攻關到商業落地,目前銀峰新能源營收已達數億元,邁入高速成長通道。

當科創企業遭遇傳統信貸模式融資鴻溝,長沙銀行以“創新”做解,不僅創設全省首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更率先搭建起總部級科技金融服務中心。依託“湘信貸”平臺和企業收支流水徵信平臺,打造專精特新貸、優才貸、科e快貸、抵押易貸等特色產品,憑藉全週期信貸解決方案、激活人才資本、破解流動性困局等優勢,在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領域培育出多個“隱形冠軍”。

步履不停,成果初顯。截至2024年末,長沙銀行累計服務科技金融信貸客戶超3500戶,增長18.90%,綜合服務科技型企業超1.3萬戶。科技金融貸款餘額444.9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7.61億元,增長17.92%。長沙銀行以“陪伴式成長”的獨特姿態,爲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着更多創新“種子”。

綠色金融是擦亮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翻開長沙銀行2024年“生態賬本”,其綠色金融貸款餘額528.2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9.26億元,增長23.14%。

長沙銀行的綠色金融佈局則更具戰略縱深。長沙銀行將零碳金融列入新十年八大戰略重點之一,以制度創新重塑綠色發展底層邏輯。聚焦“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綠色建築、生態修復、綠色服務”六大支持產業專項行動,將綠色金融長效機制融入經營發展各個方面。

在“千企萬戶”行動中,長沙銀行與行業協會通力合作,拓展“融資+融智+融鏈”服務模式,將推動實現綠色貸款新增餘額超100億元,服務供應鏈核心企業200戶,供應鏈金融餘額達200億元。

普惠金融向實向善,潤澤千企萬戶

長沙製造業重鎮望城經開區內,某機械配件廠負責人李明正通過長沙銀行“快樂續貸2.0”產品順利完成續貸。經營這家機械配件企業三年了,李明的設備從最初的2臺增至8臺,他的手機裡也常駐了一位長沙銀行“金融管家”。

“過去申請貸款需要準備好幾十頁材料,還要經歷層層審批就像‘拜廟門’,跑貸款就像求菩薩。但現在資料在線填報,3分鐘申請、0人工干預、1秒放款貸款,我終於敢放心地去搞好工藝和精進產線了。”

這份磐石之安源於長沙銀行普惠金融的實踐,以及其構建的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比如,長沙銀行優化升級“快樂續貸2.0”產品,支持續貸羣體從小微企業擴展至中小微型企業,可續貸率從45%提升到80%以上。而這項創新產品,已累計爲1.6萬戶小微企業投放824億元。同時,長行“企業快貸”“企業流水貸”等產品持續迭代,始終相伴中小微企業左右。

更深刻的變革發生在服務生態層面。長沙銀行不斷完善“善貸、願貸、敢貸”機制,推出普惠信貸正負、面清單,對小微企業實現“精準滴灌”;構建“快進快放”綠色通道,大數據風控等技術輔助審批,助力中小企業突破融資瓶頸,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可得性與便利性。

數據刻畫着這場變革的深度。截至2024年末,長沙銀行累計投放支小再貸款130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682.8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3.73億元,增長15.91%;服務普惠小微企業超7.3萬戶,較上年末增加953戶。

長沙銀行深知,唯有躬身拾起市井賬本,方能實現“普”之廣,“惠”之實的目標,讓金融“活水”在千萬家庭的消費生活中奔涌。

在“千企萬戶”活動中,長沙銀行發佈金融支持消費行動方案,圍繞“以舊換新”、住房消費、文娛餐飲、品質購物、文旅產業、“一老一小”特色金融、支持實體等七個方面,從消費者、商戶兩端精準發力,以“真金白銀”激活消費動能,潤澤消費新生態,激活城市煙火氣。

據悉,長沙銀行聯合呼啦商圈、信用卡商城、弗蘭社商戶,將金融服務嵌入“3公里生活生態圈”。截至4月,長沙銀行已聯合900個消費場景發放惠民補貼超億元,打造30個標杆網紅商圈,帶動商圈客流量提升20%。

鄉村金融“國之大者”,利澤民生

金融之手不僅能託舉大工程、大項目,更能精準扶持小農戶、小企業。近年來,長沙銀行加速推進“金融下鄉”工程,將服務觸及縣域,延向鄉村,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民生、涉農等薄弱領域。

對於長沙銀行而言,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資金輸送,而是要構建可持續的“金融+民生”生態。

近日,在安化連綿的茶山裡,一家從事黑茶生產的中小企業通過“安化黑茶貸”獲得100萬元擔保貸款,解決了融資難題。針對茶產業,長行創新“茶罐子”專項信貸產品,更引入“金融+茶旅”融合方案,實現從“綠葉經濟”到“黃金產業”的蝶變。“茶罐子”金融工程正悄然改變着安華黑茶的產業基因。

在洞庭湖平原腹地的益陽市南縣青樹嘴鎮,稻蝦種養大戶王新明申請到“湘農快貸—稻蝦米貸”,不僅擴建了生態種養基地,還購置了新型設備。面對年產值超150億元的湖稻蝦產業,長沙銀行創新推出“一鏈一策”綜合金融服務方案,通過“稻蝦米貸”專案,爲近百戶養殖戶集中授信超2000萬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300餘戶開戶。當近億元項目貸款落地,這個曾受困於“青黃不接”資金鍊的產業,已在產融協作中構建起閉環生態。

可以看見,從洞庭湖畔的“稻蝦米貸”到湘西山區的“茶罐子”,從“油桶子”到“千年陶瓷”,長沙銀行以“土特產”爲錨點,構建“湘農快貸+惠農擔”雙輪驅動模式,推出“果蔬貸”“米袋子”等73個特色產業專案,打造覆蓋種植、物流、加工、銷售的全鏈條服務體系,累計精準滴灌65.82億元信貸活水,形成覆蓋全省的“一縣一特”“一鄉一品”產業矩陣,激活縣域經濟新引擎。

通過搭建“縣城-鄉鎮-鄉村”三級網格服務體系,長沙銀行服務縣域客戶近680萬戶,涉農貸款餘額在2024年末突破600億元,較年初新增189億元,增長44.32%。長沙銀行將金融與縣域特色農業深度融合,汩汩金融“活水”正沿着縱橫交錯的鄉村脈絡,滋養出鄉村振興的萬千氣象。

“過去要跑十幾里路去鎮裡,現在擡腳就能辦成事。”在婁底雙峰縣鎖石鎮大溢塘村,村民王德順近日在家門口的惠農服務點完成了今年的醫保繳費。

打通金融利民的“最後一公里”,長沙銀行入鄉村,送服務,除了常態性的“金融知識進湘村”活動,長沙銀行幫助設置惠農支付服務點覆蓋行政村超2500個,全年累計辦理助農業務、醫保、社保繳費、生活繳費等交易業務21.19萬筆,交易金額5.80億元,實現羣衆辦事不出村,金融服務“零距離”。

“正道而行,信澤大衆”,從湘江之畔到武陵山脈,長沙銀行始終與湖湘大地上的經濟主體血脈相融,以普惠活水滴灌千企萬戶,以金融爲筆勾勒市井煙火,讓金融服務如嶽麓春風般浸潤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