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機場工程(T3航站樓)實現“一硬一軟”高精度施工

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既是區域發展的“動脈”,也是工程實力與建築美學的集中展現。中建五局鋼構科技公司作爲鋼結構工程領域的領軍力量,以務實擔當深度參與長沙機場改擴建項目,用專業技術爲這座重塑中部航空格局的樞紐工程,既築牢穩固可靠的“硬核外衣”,又雕琢兼具美學與品質的“藝術外衣”。

金屬屋面工程是機場建築的“防護屏障”,其施工難度堪稱工程硬仗。該工程涵蓋F大廳金屬屋面、天窗、遮陽板龍骨及E指廊鋁板屋面等,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屋面呈三角形階梯狀,屋面板最長區域達54.8米,寬度超400米,加之主體結構進度滯後,工期壓力陡增。爲破局攻堅,分公司項目團隊建立嚴密進度監控網,明確一級、二級節點及責任人,每週“體檢”進度,滯後時立即增派人手、補充設備並優化工藝,在緊張工期中精準推進。

超長屋面板的熱脹冷縮問題是防水工程的關鍵挑戰。團隊從三端發力:材料選用1.0mm厚鋁鎂錳直立鎖邊屋面板,憑藉低膨脹係數緩解溫度應力;構造上設滑動固定支座與溫度變形縫,填充防水密封材料並加蓋防護;施工中嚴控安裝溫度,確保屋面板伸入天溝長度≥200mm,藉助專用設備實現板間緊密咬合,成功攻克熱脹冷縮漏水問題。

F大廳400餘米的超長跨度與高階屋面限高,讓材料運輸成爲難題。團隊組建勘察小組測繪路線,創新採用“專用壓板機加索道”方式,將屋面板直接加工至屋面,減少長板運輸難度;規劃臨時加工區與堆場,調配汽車起重機轉運設備,大幅提升運輸效率,爲施工掃清障礙。

幕牆工程則是勾勒機場美學輪廓的“點睛之筆”。其涵蓋航站樓外側8000噸幕牆鋼結構,作業面全長超5公里,需貫穿三家總包現場,面臨零碎移交的複雜局面。分公司項目團隊建立多元協調機制,每週召開專項會議,通過電話、微信羣及管理平臺實現信息“秒傳遞”,讓分散作業面在協同中有序推進。

F大廳南側幕牆柱兼作網架支撐,部分抗風柱傾斜12度,單節鋼柱重28噸、板厚80mm,焊接與安裝精度要求嚴苛。團隊嚴選焊工,通過理論+實操雙重考覈並建檔調配;焊接前開展工藝評定,專職檢驗員全程盯控,運用多種檢測手段保障質量。安裝時設計貝雷架臨時支撐,設沉降觀測點實時監測調整,確保精度與穩定性。

施工中深度融入BIM技術,在深化設計、施工模擬等環節精準賦能,已斬獲龍圖杯一等獎等六項大獎。安全管理上,針對高危環節編制專項措施,開展交底培訓與巡查,制定應急預案並定期演練,推行管理人員跟班制,全方位築牢安全防線。

長沙機場建成後,將實現步行5分鐘在300米內完成多種交通方式“無縫換乘”,躋身國內高效綜合交通樞紐之列。中建五局鋼構科技公司以金屬屋面的穩固防護與幕牆工程的美學表達,不僅保障了項目高質量推進,更以技術創新與管理智慧,爲交通強國建設注入硬核力量。這“一硬一軟”的工程實踐,既是建築人對品質的堅守,更是助力區域發展、暢通經濟循環的生動註腳。(歐陽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