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吃止痛藥解決 容易誘發胃潰瘍
一吃就胃痛、打嗝脹氣,甚至上廁所見血,是胃潰瘍常見的警訊。(本報資料照片)
一吃就胃痛、打嗝脹氣,甚至上廁所見血,這是胃潰瘍常見的警訊。欣悅中醫診所中醫師樑世瀅指出,胃潰瘍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腸等消化道黏膜遭受侵蝕、破損而形成潰瘍,若胃痛未及時調理,只靠吃止痛藥解決,不僅疼痛難耐,甚至會更容易誘發潰瘍。
樑世瀅表示,門診收治一名66歲林先生,因坐骨神經痛服用止痛藥長達2個月,出現劇烈胃脹與打嗝,胃鏡檢查發現多處潰瘍。經鍼灸中脘、足三裡、翳風與耳穴神門、胃點後,改善8成脹氣症狀,之後持續以香砂六君子湯調理,搭配海螵蛸與阿膠修復胃黏膜。樑世瀅說,胃潰瘍原因包括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空腹吃刺激性食物、長期吸菸、飲酒、嚼檳榔或服用止痛藥。精神壓力過大、憂慮、緊張也會使胃酸分泌過多,另有部分患者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或家族病史而發病。
中醫治療強調「調理體質、修復黏膜」,樑世瀅指出,常用方劑「香砂六君子湯」能益氣健脾、理氣和胃,改善食後脹氣、食慾不振、嘔吐噯氣等症狀。
穴位方面,可鍼灸或按摩「中脘」與「足三裡」兩大要穴,中脘能和胃寬中、促進消化;足三裡則強健脾胃、改善脹氣與腸胃蠕動。日常若搭配飲食控制,如採低渣、低纖飲食,避免辛辣、菸酒、咖啡、茶及高油食物,並養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的習慣,就能有效減少胃部刺激。
樑世瀅提醒,許多人習慣忍痛服藥、應付性吃止痛藥,其實這是最容易誘發潰瘍的行爲;想要腸胃好,最重要的是規律飲食、保持心情平和,讓脾胃的運化功能恢復,身體自然不再喊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