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已聚集86家合成生物製造企業

坐落於北京昌平生命科技園的北京齊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十一週年的重要節點,北京市陸續出臺了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5個平原新城的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勾勒出平原新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中所承擔的承接、引領、聯結、支撐主體功能。平原新城在內聯中心城區、外攜津冀中發揮着怎樣的作用?

如何將平原新城的綜合承載力轉化爲協同發展的新動能?本報記者走進五個平原新城進行現場探訪,呈現新時代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作爲全市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策源地和未來產業主陣地,昌平區在全市率先出臺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2030年GDP較2020年翻一番、科技服務業增加值較2023年翻一番、重點產業功能區地均收入每平方公里達到350億元等指標……

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主題宣傳昌平區採訪活動中瞭解到,合成生物製造作爲昌平區佈局的重點未來產業之一,產業集羣已初步形成,目前昌平區已聚集86家合成生物製造企業。

走進“北京市合成生物製造產業發展展示中心”的展廳,這裡全面展現了本市在合成生物製造產業領域的資源優勢、產業規劃、前沿技術以及創新成果。其中,科普區展示了合成生物學的技術變革和產業發展脈絡、合成生物製造流程;產業規劃區介紹了北京市、昌平區在合成生物領域的產業規劃和發展概況、北京合成生物製造技術創新中心(籌)建設目標及技術攻關流程等內容;企業產品區展示了生物醫藥、美麗經濟、化工能源、農業食品等應用領域的30家重點企業和100餘件實物展品。

據瞭解,爲全面銜接北京市合成生物製造產業工作部署,強化屬地服務保障職能,昌平區率先在全市發佈《昌平生物製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並且出臺《昌平區支持合成生物製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

除了出臺專項政策外,昌平區還全面加快集聚區建設。昌平未來科學城管委會醫藥健康產業處副處長郭玉東表示,昌平已利用“能源谷”“生命谷”15萬平方米存量空間,率先打造合成生物製造產業集聚區,圍繞醫藥健康、先進能源和先進製造三大主導產業空間佈局。通過存量培育和招商引資,圍繞生物基新材料、膠原蛋白、生物育種、氣體發酵等細分領域,目前昌平區已聚集86家合成生物製造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9個,總投資金額超過3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醫藥健康產業平臺建設方面,昌平區於2021年引入ATLATL北京飛鏢國際創新平臺。該平臺集研發中心、加速轉化和早期孵化爲一體,搭建了共享實驗室、研發平臺以及通用化管理服務,將重資產的生物醫藥研發投入變成輕資產的運營模式。北京飛鏢國際創新平臺副總經理江茂華介紹,科學家只需要帶着創意想法來,就能在平臺實現從試驗、驗證到成果落地轉化的全過程。據瞭解,飛鏢國際已累計服務50餘個生物醫藥創新項目和企業,企業融資總額超30億元,獲得知識產權300餘項。

攝影/本報記者劉暢

·現場·

“能源谷”打造國際先進能源創新高地

位於昌平區未來科學城的“能源谷”,是昌平區注重生態保護與低碳發展結合的重要載體。作爲“能源谷”的核心單位之一,成立於2009年的低碳院是國家能源集團研究總院,也是昌平未來科學城“能源谷”第一家開工建設和入駐辦公的科研機構。

過去十餘年來,低碳院聚焦低碳清潔能源技術研發,取得一批有影響力的原創性科技成果,同時在人才引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持續發力,助力昌平未來科學城“能源谷”建設先進能源創新發展高地。

據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助理王宏飛介紹,他們自主開發的新型高性能鐵基費託合成催化劑,應用在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和山西潞安化工集團,已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超50億元。此外,低碳院還建立了“產業轉化一批、試用示範一批、研發儲備一批”的“三個一批”成果轉化梯隊,累計實現技術許可20餘項、技術入股3項、孵化轉化企業5家。

關於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王宏飛介紹,他們先後承擔國家級項目70餘項,建成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內的18個重點研發平臺,躋身能源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通過專利作價入股等方式,孵化科技企業5家,加速氫能、新型儲能、先進環保材料等技術孵化,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幾年,我們希望能加速孵化出一批‘專精特新’科技企業,在‘能源谷’培育更多先進能源產業,進而支撐未來科學城高質量發展。”王宏飛說。

老舊廠房變身全國重點實驗室

走進清華南口全國重點實驗室基地,這裡的老舊廠房經過改造,被賦予新功能。南口是昌平區的老牌工業重鎮,2023年,昌平區採取以城市更新方式,利用北京保溫瓶工業公司、北京平板玻璃集團公司、北京市汽車鋼圈總廠3個老舊廠區的存量空間,建設清華南口全國重點實驗室基地。

據昌平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彭仲宇介紹,該項目規劃總建築規模約47.3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規模約39.8萬平方米,地下建築規模約7.5萬平方米,建設14個以上全國重點實驗室及配套用房,2024年底項目一期已正式交付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昌平區努力打造科教引領、功能齊全的城市復興新地標,更新老舊廠房的實踐案例不止一處。位於昌平區沙河鎮的北科嬰幼學苑,還入選了第三屆“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項目。

從北科嬰幼學苑梧桐樹造型的大門進來,便是環形的戶外活動空間,步入白色的室內空間,8.5米的挑高、從玻璃窗透射進來的陽光、孩子們在室內嬉戲玩耍……很難想象這裡曾是一片老舊的廠房。

據瞭解,北科嬰幼學苑原是上世紀80年代北京二毛紡織集團沙河毛條廠的制條車間。爲解決社區居民“託得到、託得好”的問題,2020年初,北京大華啓元托育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將老舊廠房改造成北科嬰幼學苑托育項目,更新後佔地面積約8166平方米,其中,嬰幼兒活動及輔助用房面積5098平方米,戶外活動場地面積3068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80名嬰幼兒開展教養活動。目前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托育園,已成爲托育服務領域的標杆。本組文/本報記者崔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