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賣碼頭風波是過度高估碼頭營運商角色 還是碼頭擁高度戰略地位
▲長和實業賣碼頭對中遠海運等陸籍船隻影響各方看法不一。(圖/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原訂明(2)日簽署的長和實業碼頭出售案,香港多家媒體相繼報導出售案已被大陸官方叫停,對此臺灣經常進出兩岸三地的兩位海運界高階,一位認爲碼頭營運商只是租下港區部分水岸經營裝卸業務,卻被過度高估其角色;另一位則認爲,有些碼頭具有高度戰略地位,香港算是中國的一部分,長和就是中資企業,北京中央顯然是基於戰略考量纔會叫停。
大陸外交部昨(3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將審查長和擬向貝萊德財團出售有關港口資產事宜,外交部有何反應?發言人郭嘉昆表示:我們注意到有關報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此表示,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我想再次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爲。
臺灣業界高階A君認爲,長和案被炒出強烈的民族主義,讓北京中央不出面都不行,過去大陸民衆在反日的時候,不給日本車加油,反韓的時候拒到韓國旅遊,都有過激行爲,實際上碼頭營運商只是向各國港口當局租塊水岸,建些碼頭設施,經營裝卸業務,現在無限上綱到賣碼頭就是賣國,會讓大陸商船無港可靠等,感覺都是過激語言。
實際上大陸的中遠海運與長榮海運屬同一海運聯盟,船隻在巴拿馬彎靠的應該是長榮經營的碼頭,即使不是,少了長和,也還有長榮碼頭、新加坡港務集團碼頭可彎靠。
不過川普的關稅政策確實激起嚴重對立,像加拿大與美國原是好鄰居,在被美國課徵高關稅後,現在加國民衆貼海報抵制特斯拉的電動車,商店拒賣美國產品,而美國過度強調碼頭的戰略地位,要巴拿馬收回與大陸有關的碼頭,也是誇大中資企業對巴拿馬運河的影響力。
B君則認爲,有些港口的碼頭公司是擁有寡佔地位的,如果是純碼頭營運商,本身不經營船公司,像杜拜環球(DPW)、長和實業與新加坡港務集團(PSA),都擁有中立地位,長和碼頭事業如果賣給美國投資巨頭貝萊德(BlackRock)與地中海航運(MSC)合資的公司,碼頭會由MSC經營,到時候MSC的船隻會優先彎靠自己的碼頭,中遠海運等就會被排到後面去。
▲長和賣碼頭,最受關注的是其在巴拿馬運河兩端所經營的碼頭。(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就長和來說,已經被美國點名,自己又鬥不過美國,有其他企業願意出高價收購長和碼頭就賣了,雖然香港有媒體認爲應該優先問中遠海運要不要買,但是美國是不會允許賣給中遠海運的,巴拿馬政府估計也不敢同意賣給中遠海運。
B君認爲,北京中央現在就是採取拖延戰術,以拖待變,期待中美關係改善,或是情勢轉變。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將依法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審查,而根據大陸法規,只要對中國市場競爭產生重大影響,中方就有權審查,一旦進入審查,期限爲180天,但也可能延長。
有國際媒體分析,這筆橫跨全球、被稱爲“改變地緣格局的超級交易”突然陷入僵局,背後的政治博弈與戰略角力撲面而來,交易的核心爭議點在於地理與政治的雙重敏感性,長和旗下在巴拿馬運河兩端運營的港口,被視爲全球海運貿易的重要咽喉,掌控着大約6%的國際航運通道,一旦這些關鍵資產被美資財團收購,意味着美國在全球航運網路中的影響力將顯著增強。
但曾經派駐美東的業界高階指出,巴拿馬運河北邊的個朗碼頭主要服務航行加勒比海與美東船隻,南邊克里斯多博是服務南美洲航線船隻,兩邊都有多家船公司與碼頭公司經營的碼頭,長和並未具有壟斷或寡佔地位。
屬於大陸民間團體的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分析指出,若長和繼續推進交易,中方勢必表示強烈不滿,若叫停交易,又可能引發美方報復,讓企業陷入“兩難境地”。
據摩根大通分析,儘管巴拿馬港口在長和集團的EBITDA中佔比僅約1%,但其戰略價值遠遠高於財務層面的貢獻。香港各方評論普遍認爲,李嘉誠可能低估了當前地緣博弈的激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