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八號計劃於2029年前後發射 開放200千克載荷資源用於國際合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啓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正式發佈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號任務合作項目遴選結果。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1個國際組織的10個項目入選。
據悉,嫦娥八號任務計劃於2029年前後發射,將着陸在月球南極附近萊布尼茨-貝塔高原,與在此之前實施的嫦娥七號任務共同開展科學探測和資源開發利用驗證試驗,爲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奠定基礎。
2023年10月,國家航天局發佈嫦娥八號任務國際合作機遇公告,開放200千克載荷資源用於國際合作。此後共收到41份合作意向。國家航天局按照科學目標更豐富、工程技術更創新、合作層級更多元的原則,組織專家進行遴選,將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1個國際組織的14個項目集成爲最終入選的10個項目。
入選項目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合作開展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機器人暨移動充電站”;巴基斯坦空間和外大氣層研究委員會和國際車輛地面力學學會共同參與的“巴基斯坦月球車”;土耳其中東科技大學的“挑戰性環境智能探索機器人”;南非射電天文臺、秘魯國家空間研究和發展委員會聯合開展的“射電天文學陣列”;意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院-弗拉斯卡蒂國家實驗室的“激光角反射器陣列”;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的“月球等離子體-塵埃外層敏感儀”和“月球離子和高能中性粒子分析儀”;泰國高等教育與科研創新部,泰國國家天文研究所研製的“月球中子分析儀”;巴林國家空間科學局、埃及航天局合作的“月表可見光和紅外視像系統”;伊朗航天局研製的“月球電位監測儀”。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