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人體最大免疫器官!歐瀚文醫師「防病菜單」大公開
▲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院長歐瀚文於大師健康講座分享「防病菜單」,顧好人體最大免疫器官。(圖/記者徐文彬攝,下同)
記者李佳蓉/臺北報導
大S流感併發重症病逝,引發國內流感疫苗搶打,而諾羅病毒引起發燒、腹瀉更是讓人叫苦連天。近日臺灣感染症醫學會更示警,推估新冠疫情於3月恐升溫。在病毒大亂斗的時代,提升個人免疫力是關鍵,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院長歐瀚文醫師指出,「人體最大免疫器官」就是腸道,如何透過「吃」顧好腸道黏膜,他也不藏私一次公開。
歐瀚文醫師蒞臨《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第4場大師健康講座,他演講時有感地說,近期流感疫情嚴峻,甚至喚起國人於新冠疫情當時的記憶。他透露自己診所的流感疫苗,在大S流感猝逝事件爆發後「全被打完」;除了流感外,還有諾羅病毒在社區裡亂竄,在門診中也看到很多不是發燒、就是拉肚子的患者,再次強調「預防疾病」的重要性。
▼《ETtoday健康雲》與東森栢馥全健康服務中心共同舉辦大師健康講座。
歐瀚文表示,人體的免疫機能於20歲到達高峰後,隨着年紀增長而逐年下降,到了40歲時免疫力「跟剛出生嬰兒差不多」,但可透過補充正確的營養或從預防醫學下手,減少疾病的發生率。
歐瀚文說明,醫學研究發現,「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其有很豐富的微生物菌羣附著於腸道黏膜上,「當腸道黏膜不健康,身體免疫力會開始出現問題」。他進一步解釋,當腸道黏膜完整,細菌、病毒會被阻擋於門外,甚至被消滅;而若腸道不健康、黏膜受損,大大小小的病菌會透過破損處跑進體內。他強調,免疫力決定於腸道,黏膜不健康免疫力就會出狀況。
▲想要遠離感冒、病毒,從強化個人免疫力開始。
怎麼吃才能提升腸道免疫力?歐瀚文推薦,除了補充益生菌以外,可以透過攝取「黏黏的蔬菜」如秋葵、高麗菜、山藥等,對修補腸道黏膜都有幫助;另外,也可以多食用發酵食物,像是味噌、泡菜中所含有的益生菌也非常豐富。而隨着年紀增長、消化功能開始下降,可以吃些消化酵素,或是木瓜、鳳梨等水果。
歐瀚文認爲,要維持腸道健康,務必瞭解自身「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可透過檢測過敏原,避開讓身體發炎的食物,補充適當益生菌,讓黏膜保持在完美狀態。
最後,歐瀚文也分享「強化免疫力5大關鍵」,首要就是維持腸道健康,腸道黏膜保持好狀態、避免腸漏症,提升消化功能、服用益生菌修補黏膜是關鍵。再來是均衡飲食,要提升免疫力,可攝取維生素C、D,以及鋅、硒、鎂、Omega-3,避免高糖類或加工食品、炸物等容易發炎之食物。此外,壓力調適、充足睡眠與減少環境毒素都是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