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烽燧與萬馬奔騰共繪山丹文旅新篇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吳鵬
當祁連山下綿延的漢明長城與萬馬奔騰的壯闊馬場通過《中國國家地理》的鏡頭呈現在全國觀衆眼前,山丹這座西北小城,正以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驚豔“破圈”。
7月5日,在“鄉見中國·遇見山丹”沉浸式實景直播中,歷史學者紀連海與攝影家陳志文等嘉賓帶領觀衆穿越烽燧密佈的邊塞古道、領略萬馬奔騰的震撼場景、聆聽隋煬帝舉辦“萬國博覽會”的傳奇故事,揭開了山丹以文旅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山河爲卷,歷史爲墨:解碼山丹文旅基因密碼
山丹的迷人之處,源於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與深厚的歷史底蘊。在衆多瑰寶中,漢明長城作爲古代絲綢之路重要的軍事屏障,在山丹境內蜿蜒盤旋,烽燧、城堡星羅棋佈,默默訴說着千年來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城牆的每一道紋理裡,都鐫刻着戍邊將士的熱血與堅守,承載着中原與西域文明交融的珍貴記憶,豐富多樣的歷史遺存,更讓其被譽爲“露天長城博物館”。
亞洲最大的馬場——山丹馬場,自西漢霍去病屯兵養馬起,歷經2100餘年歲月沉澱,不僅培育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山丹馬”,更在祁連山下構築起農牧文明交融的活態標本。這裡的草原與雪山相映成趣,牧草豐茂的馬場至今仍延續着古法養馬技藝,馬蹄踏過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澱着漢代屯墾的烽煙記憶,而牧馬人揮鞭的吆喝聲裡,還藏着絲綢之路千年未絕的迴響。如今,山丹馬場正對標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標準進行升級改造,將新建漢唐大營帳、室外溫泉度假酒店等項目,形成涵蓋“騎射體驗+低空飛行+軍馬文化研學”的全業態鏈條,讓歷史底蘊轉化爲文旅發展動力。
素有“天然氧吧”“小黃山”之稱的焉支山,是自然奇觀與文化符號完美融合的典範。這裡林海松濤、雪峰倒影,自然風光絕美。當下,焉支山正整合周邊的焉支花谷·羊主莊園等資源,全力構建“主題景區+鄉村旅遊”綜合體。此外,還計劃基於歷史記載恢復寧濟公祠碑記,打造以哥舒翰、隋煬帝西巡爲主題的研學基地,讓“塞上江南”的詩意與歷史深度融合,釋放文旅新活力。
數據爲證,業態爲翼:迸發文旅產業強勁動能
直播的超高熱度背後,是山丹文旅產業強勁的增長勢頭。2025年上半年,全縣接待遊客314.46萬人次,實現遊客旅遊花費2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3%和17.7%。這些亮眼數據,正是“文旅+”模式深度實踐與創新探索的成果。
研學經濟異軍突起,艾黎紀念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等基地推出的“紅色教育+農耕體驗”線路,吸引了8256名學生參與研學旅行,“行走的課堂”成爲文旅新增長點;夜間經濟活力十足,焉支巷、如意花海、世博恆太城三大夜間消費地標,構建起“夜憩、夜娛、夜食”的多元消費場景,消費活力顯著提升,正全力衝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就業紅利持續釋放,清泉生態樂園吸納200名村民就業,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年增收超10萬元,焉支花谷項目更是讓周邊養殖新增7000只肉羊,走出一條“景區帶村、能人帶戶”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與此同時,山丹縣打破傳統旅遊的單一模式,積極構建全鏈條融合生態。體育文旅聯動成效顯著,中國健身名山登山賽、騰訊益行家古長城公益挑戰賽等賽事接連舉辦,持續爲山丹引流,將“流量”成功轉化爲“留量”,“運動+文化+旅遊”的IP賽事矩陣逐步形成;商文旅互促發展,炒撥拉節、冬至民俗文化旅遊節等活動,讓山丹羊肉、非遺烙畫等特色產品走向全國,非遺烙畫、四壩彩陶元素也融入潮流設計,實現文化與商業的雙贏;農文旅共生共榮,位奇鎮四壩村錦繡田園綜合體、蘆筍莊園、土豆驛站等20餘個鄉村旅遊點遍地開花,形成“農業景觀化、農村景區化”的全新發展格局。
藍圖繪就,步履鏗鏘:邁向文旅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站在新起點,山丹正以《文旅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爲藍圖,描繪更宏大的發展願景:到2027年,全縣旅遊總人數將突破650萬人次,總花費超42億元,新增國家5A級旅遊景區2家,培育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1個。山丹正沿着“硬聯通”與“軟賦能”兩條路徑穩步前行。
交通網絡重構方面,S590線山丹至馬場二場公路、蘭新高鐵三四線山丹北站(遊客集散中心)等項目加速推進,縣城至漢明長城景區的交通班線也即將開通,徹底破解景區“最後一公里”瓶頸;智慧文旅升級步伐加快,建設山丹智慧文旅分析平臺,實現“門票預訂+酒店住宿+交通查詢”一站式服務,景區還將推出“雲遊”“全景虛擬遊”等數字體驗,藉助大數據精準匹配遊客需求;品牌矩陣打造持續發力,以“絲路馬都?古韻山丹”爲核心,培育“山丹·好禮”文創品牌、“尋味美食旅行”餐飲IP,通過河西五市宣傳聯盟、蘭西城市羣文旅協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旅遊線路,全力開拓京津冀、長三角等客源市場。
從邊塞烽燧到草原牧歌,從歷史遺蹟到新興業態,山丹正以“文旅+”的乘數效應,激活沉睡的資源,書寫着新時代的“絲路傳奇”。正如直播中嘉賓所言:“山丹的魅力,在於它總能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密碼。”而這密碼,正是推動這座西北小城破繭成蝶,從“破圈”邁向“立圈”的核心動能。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踊躍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