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救了「賴清德民調」 兩岸、國防路線仍脫離臺灣民意
▲美麗島10月國政民調。(圖/美麗島電子報提供,下同)
●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公佈的「2025年10月國政民調」顯示,賴清德總統的信任度、滿意度、行政院長的滿意度、民進黨的好感度都同步上揚,負向評價都同步下降,賴清德的信任度、滿意度都超過4成,不信任則降到5成以下。
賴清德民調回升 應該是國慶與國難雙重影響
賴清德本月的信任度爲41.7%,比上月提升4.2%,不信任則爲47.5%,比上月降了4.8%。賴清德在8月大罷免失敗後,信任度降到36.0%,是就職以來新低,不信任55.1%則是就職以來新高,不信任比信任高了19.1%,之後接連兩月信任度回升、不信任下降,如今兩者差距僅剩下5.8%。
從交叉分析可以看出,賴清德的信任指數是全面回升,泛綠支持者對賴清德的信任指數從75.3增爲80.1,泛藍支持者則從14.5增爲17.1,民衆黨支持者從8.4增爲12.6,中間選民則從34.5增爲37.5。
賴清德滿意度變化趨勢也與信任度相同,在8月大罷免失敗後降到31.0%低點,9月回升到35.5%,本月再升到40.1%;不滿意在8月達到60.5%的新高,9月降到57.0%,本月再降至53.3%。8月賴清德的不滿意比滿意高了29.5%,幾乎是滿意度的兩倍,本月的差距則僅剩下13.2%。
賴清德9月的信任度、滿意度回升是泛藍、泛綠的支持者信任度、滿意度成長,民衆黨支持者和中間選民信任度、滿意度下滑,但本月則是4個族羣同步成長,尤其以中間選民滿意度從22.3%增爲29.1%最多。
雖說是光輝的十月,賴清德的國慶演說並無驚人之處,賴清德和民進黨也沒有特別亮眼的表現。民調之所以回升,應該是國慶與國難雙重影響。
首先,國慶本就是歡喜的日子,朝野之間對抗減少,放假日多又給了民衆小確幸,民衆對執政者和執政黨的惡感自然降低。
其次,馬太鞍在9月23日潰壩,中央與地方政府救災表現都不好,但「鏟子超人」的善心和善念,溫暖了全臺的民衆,共救國難的氛圍從9月底一直延續到國慶日後,也進一步沖淡了政治上的對立,讓所有族羣對賴清德的好感提升、負面評價降低。
但賴清德的不信任雖然降到5成以下,不滿意卻仍超過5成,下個月的變化,纔是趨勢能否確定的關鍵。
卓榮泰的滿意度爲37.5%,比上月成長6.3%,不滿意度則爲45.3%,比上月降了4.7%,和賴清德一樣都是不分族羣全面上揚。卓榮泰滿意度成長6.3%,遠高於賴清德的4.6%,也比民進黨好感度提升3.1%來得多,顯然也是因爲在花蓮救災的角色較重、曝光較多。
兩個不符、不顧臺灣民意的黨主席 必然讓未來的充滿更多變數
民進黨本月的好感度同樣也是不分族羣全面提升,好感度增加3.1%爲38.6%,在8、9兩月短暫落後國民黨之後,又重新成爲三黨之冠,但反感雖然降了2.9%爲49.2%,仍高於藍、白兩黨。
國民黨本月好感度下滑0.9%爲35.7%,反感則增加2.6%爲46.6%。從交叉分析可以看出,泛藍對國民黨的好感度從77.9%變爲77.5%大致持平,泛綠對國民黨的好感則從9.5%降爲7.6%,民衆黨支持者好感度從57.3%降爲50.6%,而中間選民則從25.5%增爲33.9%。
國民黨過去一個月都在忙着黨主席選舉,黨內的互相攻擊並沒有影響泛藍支持者對國民黨的好感,反倒是民衆黨支持者對國民黨的好感度降低。
而中間選民對國民黨好感度成長達8.4%,高於中間選民對民進黨好感度增加的6.3%,似乎顯示即便泛藍憂心黨內互打造成裂痕,但卻成功引起中間選民的關注和肯定。
民衆黨主席黃國昌過去一個月陷入「狗仔門」,和綠營打得不可開交。民衆黨本月好感度下降0.8%爲32.6%,反感增加2.4%爲46.5%,其中泛藍支持者對民衆黨的好感度從51.5%增爲58.4%,泛綠支持者則從10.5%增爲5.9%,民衆黨支持者從94.8%降爲90.1%,而中間選民則從21.9%增爲25.6%。
本月G1~G3的泛藍族羣比上月減少4.8%爲37.4%,G1~G3在7月大罷免第一波結束後突破4成,之後8、9月都持續小幅成長,本月是首次萎縮且跌破4成;G7~G9則比上月增加2.0%爲34.7%,比7月的33.7%還來得高。而自認泛藍立場的民衆則比上月減少0.5%爲23.6%,自認泛綠民衆增加1.7%爲34.6%。顯示國民黨雖然選出新的黨主席,卻無法改變泛藍支持者羞於表態的困境。
新任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的好感度爲30.4%、反感爲33.2%,鄭麗文本人的反感度大於好感度,鄭麗文的好感度也低於國民黨好感度的35.7%,顯示鄭麗文對國民黨並沒有明顯的加分。
從交叉分析可以看出,泛藍支持者對國民黨的好感度爲77.5%,對鄭麗文的好感則僅67.7%,中立選民對國民黨的好感爲33.9%,對鄭麗文的好感則是23.2%,無論黨內、黨外,鄭麗文都遠小於國民黨,這是她先天的困境。
從上圖大致可以看出,臺灣民衆與大陸之間的關係和情感是越來越遠,鄭麗文「要讓臺灣人自豪的說我是中國人」的主張,明顯與臺灣社會的潮流不符,若鄭麗文11月正式上任後不做修正,必然會與國民黨要選舉的公職發生衝突。
賴清德上任以來,民進黨政府持續操作抗中保臺,結果認同犧牲生命保臺的比例卻創下近年新低,僅40.8%,不認同卻創下53.2%的新高;而認爲應該恢復兩岸交流以維護臺灣安全、避免戰爭的也達58.3%,僅28.2%認爲能以武器和國防維護臺灣安全。
賴清德目前的兩岸、國防路線,明顯脫離臺灣的民意,但至今也沒有絲毫要改變的跡象。兩個不符、不顧臺灣主流民意的黨主席,必然讓臺灣未來的政治充滿更多不確定的變數和衝突因子。
▼賴清德目前的兩岸、國防路線,明顯脫離臺灣的民意,但至今也沒有絲毫要改變的跡象。(圖/總統府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