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工總提四大當務之急 籲正視關稅、都更、缺工、電價問題
工總爲了充分掌握臺灣製造業面臨的挑戰,以及各個不同產業在政策需求的取向與優先順序,針對所屬160個產業會員公會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有5項議題最受到產業界關注,認爲是當前最大挑戰,其中,缺工佔比70.5%最高,其次是減碳政策佔比59.0%、國際經貿佔比55.2%、能源政策佔比52.4%,以及產業轉型佔比50.5%。
工總理事長潘俊榮據此提出四大當務之急施政。第一是推動危老都更,擴大內需。潘俊榮表示,國際局勢不穩定,有必要由政府帶動擴大內需確保經濟增長,尤其臺灣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住宅有400萬戶,老舊房屋抗災與防震的能力都不足,應加速危老都更能帶動營建、製造、服務等相關產業鏈的活絡,同時改善居住安全、提升生活品質。他說,建築容積獎勵是參與者和開發商願意參與都更的重要因素,希望中央及地方政府能通力合作,提高建築容積獎勵的誘因,以加速危老重建及都更的進程,爲我國經濟持續成長添加動力。
其次是協助業者因應新局下進出口的挑戰,這也是目前各產業共同的難題。潘俊榮指出,美國重啓高關稅與強調「再工業化」的環境下,我國企業赴美投資逐漸成爲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核心佈局之一,政府應協助企業解決投資美國時所遇到的問題,且爲避免企業所得稅與股利稅遭到美臺兩地重複課徵,政府應積極推動與美國洽籤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他認爲,政府應擴大海外信用支持機制,並建立專案信貸窗口,針對重點產業(如電子、汽車零組件、機械加工)提供專案評估與彈性貸款條件,海外融資項目與額度亦可適度放寬。
匯率波動因素,潘俊榮認爲對企業生存影響更急更大,希望政府可以持續擴充海外市場與穩定匯率,雙管齊下救產業。同時,爲免美國高關稅限制造成四處亂竄的貨品極可能因臺灣關稅不高(工業產品加權平均稅率僅1.4%)而瞄準臺灣市場,潘俊榮提醒,政府對大量涌入的低價貨品,更應確保遭受不公平貿易影響的國內產業能及時獲得有效貿易救濟。他建議調查機關應適時依職權主動發動調查、在合法範圍內減輕申請人之舉證責任,以及加速審理時程。
第三點是務實解決全面缺工問題。潘俊榮說,缺乏勞動力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且這不是臺灣獨有的問題,而政府目前採取的勞動力政策對於解決急迫的產業缺工問題「太慢了」,呼籲政府應更務實解決產業全面缺工的問題,擴大開放工業部門引進移工、提升各產業移工核配比率並降低附加就業安定費、延長移工在臺年限,積極開發新的移工來源國、開放移工外展,解決營造業缺工問題。
第四點,檢討能源政策,並穩定工業電價。潘俊榮表示,在覈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修正通過與核三延役公投結束後,政府應儘速推動核電廠完成安檢,並邀集各界研商延役並聯供電的可行性,在安全無虞前提下重啓核電。他說,產業電價多次調漲後,工業電價早已超過臺電售電成本,建議電價調整應與整體能源政策同步規劃,114年下半年工業電價不宜調漲。此外,因應高額關稅帶來的嚴峻挑戰,建議緩徵碳費2年,並呼籲臺版CBAM應對齊我國碳費徵收標準與施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