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黃金多頭未見敗象 擁擠交易成爲短線變數

推升黃金三主軸:美元、央行儲備、地緣政治

國際金價於4月22日攻上每盎司3500美元,23日馬上急跌回到3259美元創下2021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到了24日又漲至3367元。近期的波動極大,且屢屢讓市場驚奇。牽動金價的主因不外乎是美元走勢、央行黃金儲備,以及地緣政治效應。

首先,美元的走低對於黃金是助漲效果。當川普祭出對等關稅措施,金融市場已然進入暴風圈,且因川普政策發言反覆且充滿變數,進一步點燃全球對美元及美元金融資產的信心危機。而黃金扮演的避險資產角色無可替代,一旦美元愈弱,黃金現就會愈強。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坦言,黃金價格的上漲反應的不只是黃金的「價值」變得更高,更意味着美元的「價值」變得更弱。

其次,地緣政治緊張效應。戰爭一向是觸發金價多頭的關鍵。由於俄烏戰爭持續,且中東局勢也時常不平靜,金價自2022年以來多數時間呈現上漲,即便期間有拉回,幅度也很小。俄烏戰爭至今仍未平息,川普上任前勢言終止戰爭尚未落實,更別說俄羅斯總統普丁沒有意願上談判桌。戰爭無法停止,金價自然也難以下跌。

第三,各國央行近年來持續增加黃金儲備。臺新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陳有忠說,自從2018、2019美中爆發貿易戰,各國風險意識大增,各國怕未來也會被美國修理,紛紛把美元儲備調整,增加對黃金的儲備。目前川普2.0時代,關稅戰更爲嚴峻,於是各國減少美債持有部位,轉進黃金。陳有忠表示,黃金同時是外債保單、抵押品,外債比例高的先進國家,黃金佔外匯儲備都很高,例如美國就佔了六至七成,如能提高黃金儲備,才能提高美債持有意願。

瑞銀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直指,黃金配置需求正經歷「結構性轉變」,中國監管機構在2025年2月允許保險基金投資配置黃金、各國央行系統性地提高黃金在總儲備中的份額等。黃金的需求增加,但是黃金供給量有限,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預計,過去三年全球央行黃金購買量連續每年均達1,000公噸後,今年購買量仍有望達1,000公噸(在此之前預期爲950公噸)。

黃金ETF買盤助漲金價

除了三大因素對金價是大利多,黃金ETF買盤更發揮助漲效果。根據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的資料,資金雖持續流入黃金ETF,總持倉量仍較2020年高點低了20%,在市場對美元做爲儲備貨幣角色信心下滑之下,黃金將被視爲保值資產。陳有忠認爲,黃金ETF總持倉量較2020年高點低20%,代表黃金投資的量價並沒有同步上來,市場還不至於到「追高」或「瘋狂」的情況,也代表籌碼還沒有凌亂,這也是未見高點的徵兆。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預估,今年ETF淨買入量預期也將由300公噸上調至450公噸,金幣、金條等零售市場需求強勁。

陳有忠認爲,構成金價多頭的三大指標,美元走向、黃金儲備規模、地緣政治,如果有兩項翻轉,就代表金價多頭將逆轉。但目前看不到這些現象消失,陳有忠坦言,「金價尚未封頂」,以技術面而言,拉回至季線就是投資點。金價目前季線已墊高至3029美元,投資人也可能很難等待到回測季線,陳有忠說,可留意月線部位,進場風險還不至於太高。

黃金已成擁擠交易短線恐波動大

只是,今年以來金價漲勢加速,已有偏離實際成本的情況,黃金交易也已出現擁擠交易。開始有法人反思「3500美元的黃金是否真的具一定程度避險功能」。因此,儘管國際情勢使得金價已無法預設上檔空間,短線操作的獲利的空間恐被壓縮,且短期內金價波動度仍會較大。

法人建議,黃金並不是流通廣泛的金融商品,主要是避險商品角色,不須以投資配置的邏輯思考,佈局黃金應由資產避險角度出發,即便有長線基本需求的保護,不宜忽視短線可能出現的大幅修正仍會帶來投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