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陸財政刺激措施續行 支撐下半年經濟

經濟數據方面,中國政府近期公佈6月一系列總體經濟數據,其中官方製造業PMI爲49.7,雖較5月小幅回升,但仍低於50榮枯線,中國製造業景氣已連續3個月處於收縮;觀察中國6月公佈CPI表現年增0.1%,爲今年2月以來增長率首次由負轉正,但是否能夠擺脫通貨緊縮的疑慮,仍需觀察後續數據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公佈第二季GDP增長率達5.2%,優於市場預期,顯示中國經濟在一連串組合拳的刺激政策支撐下,即使面對美國的關稅壓力,仍有底氣繳出不俗的成績單。不過出口動能減弱、物價低迷以及消費者信心仍是目前中國政府的燙手山芋,需對症下藥才能突破經濟成長瓶頸,因此可預期下半年中國政府將有更多相對應的刺激措施。

觀察政策方面,暌違十年,中國國家主席於7月中旬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會議中明確訂定未來城市發展的重點任務,包括推動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落實高品質的城市更新企劃、改善民衆住房條件等措施,預期推動這些任務也能帶動更多基礎建設的需求,提振內需。

有關4月份中共政治局會議提到的政策性融資工具目前仍未上路,預期在7月的政治局會議可能會重提該政策的具體內容,過往7月政治局會議會定調下半年的經濟政策方向。另外觀察到今年以來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速度略緩於往年,今年還剩下約人民幣2.8兆元的專項債額度,預計會在第三季期間開始發行,預計財政政策逐步出臺有助於刺激支撐中國下半年經濟。

另在國際關係方面,市場關心中美兩國領袖今年下半年是否有促成會晤的可能,期間可能落在10月底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前後;若會談成行,將有助於改善雙方的貿易隔閡。此外,川普政府近期放寬對中國人工智慧(AI)晶片的出口限制,允許美國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恢復向中國銷售新款H20晶片,預計下半年出貨量達40萬顆,美國政府主動釋出善意,有意緩解兩國在今年以來劍拔弩張的氣氛。

展望未來,中美談判取得階段性進展,大幅減緩關稅戰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外部衝擊有望緩和。雖然目前中國政府積極推行救市政策,但這些政策能否有效傳導到實體經濟,仍會是今年下半需要持續關注的重點。如果經濟狀況得到改善,將有助提振陸股的後續表現。

目前全球需求在關稅的影響下,極有可能會放緩,中國政府仍有GDP「保五」的壓力,因此預期將會加強刺激內需的相關政策;預計在穩市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持下,可望刺激陸股逐步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