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AI突破引領中國股市重估 創新主題成投資關鍵
隨中國AI模型加速落實,企業對AI基礎設施的投資預期持續上升,長遠而言將開創全新商業模式與收入來源。這些成果,其背後仰賴中國多年來AI政策與資金支持上的累積。目前中國前六大AI新創公司皆位於杭州,該城市正迅速成爲中國科技創新的核心,這些企業不僅在語言模型領域展現競爭力,也積極佈局人形機器人、晶片與遊戲等多元應用。
根據我們的觀察,AI加速應用將全面帶動下列領域:一、雲端平臺:AI成爲企業採取雲端技術的動能,服務供應商可望受惠於以AI驅動的雲端收入成長。二、半導體:隨AI運算需求提升,本土晶片自制化進程將加快,先進製程與高效能晶片需求同步攀升。三、應用軟體:運算成本降低讓開發者可設計更具邏輯推理能力的應用程式。四、AI裝置:隨着AI應用普及,裝置升級潮將啓動,有利於智慧型手機、PC及其供應鏈廠商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人形機器人領域正迎來快速成長,安裝量領先全球。自2021年以來,中國每年安裝超過25萬臺機器人,而美國、德國、韓國和日本每年僅安裝2萬5至5萬臺2。由於機器人能力和成本優勢的不斷提高,中國在機器人市場市佔率節節攀升。整體而言,中國工廠安裝的機器人目前佔全球需求的51%。據預測,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突破萬臺,2030年更上看500萬臺。AI驅動下的製造成本優化,將推升普及率,而中國供應鏈廠商在此領域已搶佔先機。
中國政府近期密集釋利多政策,3月的兩會明確提出將推動AI模型、大數據、智慧製造與電動車等產業發展,並設立人民幣1兆元的國家創投基金,引導地方與民間資金投入科技領域。不斷成長的人才庫讓中國在技術和產業創新有競爭優勢,僅在AI領域,估計中國就擁有世界近一半的頂尖AI研究人員。
春節以來,由於中國在AI和機器人領域的亮眼表現,以及在應對美國貿易政策方面表現出的韌性,A股整體表現較爲強勢,但大致上呈現出較爲明顯的「預期先於基本面」的特點。由短期來看,美國貿易政策帶來了較多不確定性,
市場短期趨於謹慎,資金暫時出現迴流防禦性板塊的跡象。未來如果經濟數據和上市公司業績能夠進一步驗證經濟復甦的趨勢,投資人情緒升溫疊加業績和估值修復,市場或有望上演回溫行情。儘管中國股市近期反彈,但相對估值仍具吸引力,加上外資配置偏低,資金回補動能可期。在中國股票佈局策略建議聚焦三大主軸:AI與科技創新、人形機器人與消費復甦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