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視野-節能是最好的能源—由政府推動深度節能產業生態系

賴清德總統於氣候變遷對策會議提出「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及深度節能」三大方向。在此背景下,建議由公營事業及政府機構率先示範導入深度節能,採取跨部會、跨單位整合模式,將分散的節能案場整併爲具規模的Super ESCO大型節能專案;並且建議採取統一標案、分區執行的架構,以簡化流程、縮短專案時間,更能吸引壽險基金與綠色金融投資。

透過這樣的模式,具備技術實力、資本規模、及專案實績的企業,將可發展成爲提供全方位服務的Super ESCO公司,攜手中小型ESCO業者,建立臺灣的深度節能產業生態系,帶動綠色經濟發展。

根據國際市場研究報告,2023年全球ESCO市場估值約爲323.5億美元;IEA預估2030年將增至824億美元,顯示ESCO不但能有效減碳,更能帶動龐大的新商機。至於臺灣,根據ESCO公會資料,至2024年9月,累計會員數約445家;初估2024年市場規模可達189億元,顯示市場規模仍在成長階段。

國際上已有成功的Super ESCO模式值得臺灣借鏡,如美國Super ESPC計劃,簡化了聯邦機構ESCO採購流程,使政府在無須額外預算下,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升級。該計劃自2011年啓動,以20億美元爲目標,至2016年已頒佈15.4億美元的ESCO合約,且後續仍有20億美元專案陸續籌備。聯邦能源管理計劃(FEMP)也制定相關政策,允許將多棟建築納入單一契約(例如,同一城市的多個聯邦辦公室),以及可以自合格的ESCO名單中選擇供應商,提高執行效率。透過Super ESPC,ESCO業者可以長期承接來自各聯邦機關動輒上千萬美元的高額大型專案,吸引銀行、基金、壽險等資金投入,形成穩定的ESCO產業鏈,並帶動中小型ESCO發展,實現產業共榮。

臺灣能源價格長期偏低,導致ESCO專案回收期較長,且中小型ESCO業者資金取得困難,使得市場規模受限。然而,若能借鑑國際成功模式,政府透過釋出公營機構的深度節能需求、簡化採購流程、提供融資支持及政策引導,將可帶動Super ESCO大型節能專案需求,帶動ESCO產業發展。

臺灣擁有發展Super ESCO的基礎條件,但仍需政府提供穩定的政策支持、降低融資門檻、簡化法規流程,並透過公私協力模式帶動ESCO產業發展。若能有效推動,臺灣有機會成爲亞洲區域的節能典範,並帶動整體綠色經濟發展,實現永續能源轉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