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治水921「草嶺潭」 賴建信:現階段先自然溢流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因連日豪雨出現堰塞湖,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成立應變小組,與古坑鄉公所等人在山區持續監控中。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雲林古坑清水溪草嶺段出現堰塞湖,令人聯想廿六年前九二一地震後情況,時任第四河川局工程司、現任經濟部次長賴建信挖設溢水河道排水處置;如今又見堰塞湖,賴說「謹慎面對,但勿過度擔心」,因與當年規模不同,現階段讓它安全溢流。

賴建信表示,堰塞湖形成,系因溪流兩岸崩塌阻礙水流,上游水流不下去就蓄積在上面;至於緊急應處狀況,須視崩塌土堤的堆積性狀才能判斷,假設土堤堆積得很高卻很薄,恐怕擋不了水,就很危險。

九二一地震時造成的草嶺潭,堆積在清水溪谷的土石量達一億多立方公尺,形成長約五公里、高約六○公尺的天然土壩,量體極其龐大,且無溢流,蓄水量四千六百萬立方公尺。這次堰塞湖壩體高度雖同樣約六○公尺,但壩長三二○公尺、蓄水量約二二四五萬立方公尺,規模不同。

賴建信說,此次堰塞湖已有自然溢流狀況,現階段就是加強監測,水利署已組成專案小組,加強監測應變,會視現況研議疏濬引流等。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終身特聘教授陳樹羣說,清水溪上游因地質不穩定,且是順向坡,地震或豪雨一來山體容易滑動,阻塞河川形成堰塞湖。

陳樹羣說,堰塞湖遇上豪雨,水位不降就容易潰堤,現在首要就是疏散避難,等水位降低後再以工程介入。

草嶺地區多次形成堰塞湖,雲林科技大學水土資源及防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溫志超說,若水量夠大,堰塞湖可能潰壩,「像洪水一樣往下衝,速度會很快」,以目前氣象預測資料來看,雲林截至週五中午前仍有豪雨,沿岸居民要依指示避難,待天氣穩定後才能「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