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水庫驚見「淡水石斑」 筍殼魚釣獲喜出望外
嘉義縣大埔鄉曾文水庫是多種淡水魚類重要棲息地,其中又以號稱「淡水石斑」的筍殼魚最珍稀。近日,任職於曾文水庫遊艇公司的張同雨,來到大埔工作4年,終於首次釣獲1尾重達1臺斤半的筍殼魚,讓他興奮直呼「像中樂透一樣」。圖/張同雨提供
臺灣最大水庫嘉義縣大埔鄉曾文水庫,不僅蓄水量充沛,更是多種淡水魚類重要棲息地,其中又以號稱「淡水石斑」的筍殼魚最珍稀。近日,任職於曾文水庫遊艇公司的張同雨,來到大埔工作4年,終於首次釣獲1尾重達1臺斤半的筍殼魚,讓他興奮直呼「像中樂透一樣」。
張同雨表示,筍殼魚極難捕獲,即使釣魚高手也未必能遇上。這種魚肉質鮮嫩、毫無土腥味,口感清甜細緻,被譽爲淡水魚的頂級美味,價值甚至不輸海魚中的石斑。筍殼魚原產於東南亞,早年引進臺灣養殖,最初在臺南烏山頭水庫以箱網方式培育。野生筍殼魚在嘉義以南水域才較爲常見,牠們習慣棲息水庫深處或隱密角落,因生性不喜歡移動,肉質因此特別細膩。
由於筍殼魚成長極爲緩慢,至少需2年才能長到1斤重,加上有「大魚吃小魚」的天性,幼魚存活率偏低,因此在市場上供應稀少,價格自然高昂。
大埔地區的水庫魚餐廳也能品嚐到這道料理,但價格驚人1兩就要60元,一斤半的魚價值動輒數百元。曾文水庫魚種包括大頭鰱、武昌魚、曲腰魚、魚虎與筍殼魚等,其中又以外來種魚虎數量最多,經常成爲釣客的主要漁獲,對水庫生態帶來一定壓力。
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說,依「水庫蓄水管理辦法」,捕撈權以3年爲1期,由大埔鄉公所向分署申請辦理。113年至115年爲本期,去年水庫魚類捕撈收益達100萬元,繳納10萬元 給分署。筍殼魚因其外型似竹筍而得名,是淡水魚中的珍品,肉質甚至被形容爲「比黃魚還鮮」。然而,想在曾文水庫釣到筍殼魚,仍得靠運氣與耐心。
張同雨這次幸運釣獲,正好見證了水庫多元魚種的生態價值,也讓人再度認識這條來自東南亞、如今在臺灣水域落地生根的「國寶級」魚種。
嘉義縣大埔鄉曾文水庫是多種淡水魚類重要棲息地,其中又以號稱「淡水石斑」的筍殼魚最珍稀。近日,任職於曾文水庫遊艇公司的張同雨,來到大埔工作4年,終於首次釣獲1尾重達1臺斤半的筍殼魚,讓他興奮直呼「像中樂透一樣」。圖/張同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