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酸蹭過頭...麟洋路今揭牌 議員:體育發展應更多協助

北市長蔣萬安去年宣佈將中山國中前復興北路361巷取別名「麟洋路」,今揭牌。記者林麗玉/攝影

北市長蔣萬安去年宣佈將中山國中前復興北路361巷取別名「麟洋路」,今揭牌。由於先前有綠委質疑蔣蹭過頭。藍認爲,取麟洋路別名是好事,是對羽球運動的激勵與認同;不過綠認爲,重點應是蔣萬安對羽球設施、推廣有沒積極處理。

巴黎奧運李洋、王齊麟羽球男雙二連霸,去年8月,蔣萬安則拋出「麟洋路」取別名,當時遭綠委吳思瑤嗆蹭過頭,過去臺北市取路名別名,還有北市中山國中後方的民權東路三段106巷3弄也有別名「自由巷」紀念鄭南榕,賴清德擔任臺南市長期間,爲紀念八田與一曾將嘉南國小周邊道路改爲「八田路」,當時遭蔣市府回嗆「難道是綠能你不能?」

麟洋路今天揭牌,國民黨議員秦慧珠認爲,其實最早前市長柯文哲任內,就將中山國小體育館取名爲麟洋館,這次取別名麟洋路,可以掀起打羽毛風氣,這是好事,讓臺北市培養打羽球風氣,不管是麟洋館或麟洋路,除了對中山國中培養羽球國手用心的肯定,也是對羽球運動的激勵及認同,罵的人才是在蹭聲量。

秦慧珠說,過去臺北市也有紀念鄭南榕的自由巷,還有早期羅斯福路、登輝大道等,這是都是對名人的認同,一定有其意義及故事,沒有什麼好說嘴。

民進黨議員許淑華則認爲,尊重取路名別名,不過重點是不要「過猶不及」,後續是否只要有人拿到金牌都要取別名,甚至她認爲,比取麟洋路別名更重要是蔣萬安推動臺北市羽球教育與設施的積極進度,先前蔣宣佈蓋國際羽球館,目前進度上似乎沒太積極作爲。

另外,許也提到,現在臺北市的羽球場地也有不足問題,就有國小的羽球隊要練羽球,因學校活動中心整建變成「流浪球隊」,一週到A校、下一週到B校,蔣萬安不斷推USport,最基本的場地不足問題卻沒有解決。所以這纔會讓大家覺得「蹭」,因該做的獎勵補助、羽球場地不足等問題,到底有沒有積極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