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成本貴參參 連老美都吃不消
B-2轟炸機原有21架,其中1架墜毀,目前可動用的是20架。(美國空軍)
摧毀伊朗地下核設施而聲名大噪的美國B-2匿蹤轟炸機1997年正式服役,迄今僅27年,卻傳聞將提前除役,令人感到驚訝,但是仔細分析之後,就知道這是合理的決定。
由於事涉機密,B-2轟炸機實際開發時間並不清楚,僅知是在1978年卡特總統時期,當時美國空軍官員向卡特彙報,「有2款轟炸機在開發中,B-1A與B-2A,其中B-1A飛行速度快,已有2架原型機,但是雷達隱身性較差;B-2A科技程度較高,幾乎可從雷達隱身,可以悄悄飛進莫斯科上空,蘇聯人都毫無所知。但是研發難度很高 ,需要更多的研發經費」。
卡特在聽完後,決定中止B-1A的量產,經費留給B-2A研發,但是這屬於極機密事項,無法對外說明。這導致美國民衆給了卡特「懦夫」的罵名,當時的輿論批評卡特「向蘇聯屈服,竟自廢武功不生產戰略轟炸機」,殊不知B-2A的計劃正在推動當中。
卡特在1980年總統大選落敗,新上臺的雷根主張美國應該全面對蘇聯展開軍備競賽,其結果就是美國的國防預算爆增,但是雷根充滿魅力的言行舉止,帶領美國社會走出了越戰憂鬱症,甚至激發出愛國心,使得美國民衆全力支持軍武研發,在轟炸機方面,B-1(改稱B-1B)與B-2A兩個都要,其中研發難度極高的B-2A,終於在雷根卸任之前,於1988年11月22日在加州棕櫚谷登場。
僅僅不過3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國防預算遭到大幅度刪減,也包括B-2A的生產量,原本132架的預定數量,在1990年代被砍到75架,之後再刪減成21架。
由於數量過少,B-2A的價格極高,平均成本21.3億美元,比同時期的等重黃金還要昂貴,這導致它的操作成本居高不下,在經過多年的操作後,還遭遇2次墜毀事故,因此目前僅有19架B-2可以作戰。而它的操作成本也極其昂貴,平均每小時的飛行成本,就達到驚人的6.2萬美元。而且,在進入壽限中期以後,要是想再服役,升級與機體結構檢查,還會進一步花錢,這樣的「吞金怪獸」實在供養不起,因此美國空軍決定及早尋覓下一代隱身轟炸機,載彈量少一些沒關係,重點是單價必須下降,而且生產量應該增加,這纔有了B-21次世代隱身轟炸機的問世。
相較之下,1957年問世的「祖父級轟炸機」B-52同溫層堡壘,就顯 然「和藹可親」許多,雖然已是60年前的古老設計,但是它也保留了 當時的耐用與可靠,每小時飛行成本僅3.3萬美元,是B-2A的一半, 但是載彈量與滯空時間是B-2A的兩三倍,特別划算。
另一方面,雖然最後1架的B-52H是1963年出廠,也就說最年輕的B-52H今年正好60歲。但是它的機械結構相對簡單,經過拆卸與更換,就能重新批掛上陣,原本的飛行時數將會歸零,視爲全新的飛機。比如在2015年,編號62-1007,綽號「幽靈騎士」(Ghost Rider)的B-52,從「飛機墳場」亞歷桑那州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啓封再使用。雖然它在沙漠中封存30年,但是經過縱梁、機翼、引擎、液壓系統、雷達與航電的更換,已於2017年重返現役,如今部署到關島。
雖然B-52在雷達上極其顯眼,完全不可能矇騙敵方防空系統,但是 它可以在敵方防空系統外就發射巡弋飛彈,也就避免了突破防空系統的風險。由於B-52的載彈量奇大,不但機身有容量巨大的彈艙,機翼 之下也可以吊掛更大型的武器。因此新一代的長射桯飛彈,也給了B -52能夠在新時代繼續服役的空間。
美國國會已通過B-52的第3次升級,而且這一次的升級幅度堪稱前 所未有,原本的機械式雷達,將更換成與F-35同級的主動電子掃瞄式 ,原先的液壓機械飛控系統,也換成數位電傳,引擎更改成勞斯萊斯 F-130渦扇引擎,字母也將從H變成J,以後它就叫B-52J轟炸機,至少飛行到2070年代,甚至可能進入22世紀。(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