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誠任中華文化總會執委 白營大酸:以後可改爲這名稱

中華文化總會18日改選執行委員,選出35人、候選6人,藍營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前政委黃輝珍均未連任,新任的12位包括近期推動罷免藍委的聯電創辦人曹興誠等人。(本報資料照片)

中華文化總會18日改選執行委員,選出35人、候選6人,藍營的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前政委黃輝珍均未連任,新任的12位包括近期推動罷免藍委的聯電創辦人曹興誠等人。民衆黨團指出,文總讓人質疑已經完全變質,畢竟文總不該是民進黨的文宣部;民衆黨主席黃國昌也酸說,有曹興誠擔任執委的「中華文化總會」,建議以後都稱爲「中國文革總會」即可。

民衆黨團表示,文總第9屆執行委員出現許多綠友友與非文化界人士名單,最具指標性的就是前聯電榮譽董事曹興誠 ,其除了平日喜愛賞玩古董、自稱「八不居士」外,最爲人所知的「社會貢獻」,就是宣佈投入10億元,要訓練30萬平民神射手、300萬「黑熊勇士」、以及縱身跳入大罷免、擔任罷免立委領銜人,與傳統定義的文化連結,失之薄弱。

民衆黨團說,此外,文化總會雖然是社團法人,但其經費來源主要來自文化部補助與國營事業捐助,會長還是賴清德總統;文總籌辦衆多總統府與中央機關的宣傳活動,是國家投入大量資源所營運的單位。近年來,民進黨也一步一步霸佔「文化總會」,將文總當作黨的宣傳機器。

民衆黨團指出,文化除了要爲國民提供集體認同基礎,也應該凝聚國民。多元的社會,文化視角更不應該只強調「正統」,因此,政府在推廣文化時應注重的是文化與族羣的多樣性及平衡,而非排他或單一,應該考量的是共融,而不是撕裂。

民衆黨團強調,從這樣的角度來評量「文總第九屆執行委員」,不只深陷在醜聞裡的曹興誠,還有更多爭議人士,讓人質疑文總已經完全變質。畢竟,中華文化總會既不該是中國國民黨的文化黃復興黨部,也不應該是民主進步黨的文宣部。

黃國昌則說,回顧歷史,「中華文化總會」本來是蔣介石爲了抵禦中共毫無底線的政治文化所成立的作戰單位,目的是爲了抵禦來自境外的統一戰線。民主化之後,中華文化總會開始在本土社會生根,逐漸轉型,是否有其作用有待社會公評。

黃國昌指出,但在賴清德執政下,連與文化八竿子打不着邊的曹興誠都搖身一變成爲執委,可見賴清德過去雖然說自己是務實臺獨的政治工作者,現在卻反而透過中華文化總會,以實際行動把中共的文化大革命模式搬來臺灣,目的僅僅是要以其爲工具裂解臺灣社會內部的基本人性與互信。

黃國昌直言,有曹興誠擔任執委的「中華文化總會」,建議以後都稱爲「中國文革總會」即可。